研究生培养方案汇编
研究生院
2018年9月
气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01 二级学科名称:气象学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大气科学学院前身是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创建时建立的气象学系,是国务院1978年首批硕士学位招生点挂靠院系,1988年,天气动力学被批准为国家气象局重点学科。1993年,天气动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气候学被批准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1998年,大气科学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准设立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气象学二级学科于2002、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一。2017年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人,其中专任教师112名,专职实践教学人员19名。专任教师中,教授(研究员)4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8名、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57名,50岁以下教师博士化程度达100%,具有国际化经历达到83.02%,另有海外非全时专家11名。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和“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学院现有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科技部“973”首席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国家杰青4人(海外杰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
近五年来,学院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达4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主持其他国家级项目或重大项目课题近150项。学院科研经费迅速增长,科研项目到账总经费由2012年的3488.11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6338.72万元,经费增长速度和总额在全国高校大气科学学科中均居前列。同时,学院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1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750余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论文1篇、SCI(E)收录论文600余篇。
学院拥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江苏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京大气资料中心等重要的省部级科研机构。与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联合组建成立“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首批立项建设的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2012年,“bat365正版app-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入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二、培养目标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身心健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具有运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 天气、气候的预测理论与方法;
2. 大气环流与气候动力学理论;
3. 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
4. 数值天气预报和资料同化;
5. 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及应用;
6.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及其数值模拟。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论文答辩的博士研究生,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期间的经费由指导教师课题支付。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7学分)
A——公共基础课(5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
C——限选课
第二外语,2学分
D——专业选修课
(3)实践环节(1学分)
E——实践环节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入学后根据培养方案的规定,在导师的指导下网上制定个人的课程学习计划,并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学生计划,在研究生部及所在学院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师生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指导教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督促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了解时事政策、参加公益活动。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学习一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完成40学时(不计学分)。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和学院安排。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或短期访学的经历。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1. 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需重做开题报告。
2. 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以校内公开学术报告形式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提交书面报告给与会专家审议。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安排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和“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 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气象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7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1043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01001 |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01041 | 全球变化及应对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 3学分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01042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 0706Z1 二级学科名称: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大气科学学院前身是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创建时建立的气象学系,是国务院1978年首批硕士学位招生点挂靠院系,1988年,天气动力学被批准为国家气象局重点学科。1993年,天气动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气候学被批准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1998年,大气科学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准设立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气象学二级学科于2002、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一。2017年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人,其中专任教师112名,专职实践教学人员19名。专任教师中,教授(研究员)4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8名、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57名,50岁以下教师博士化程度达100%,具有国际化经历达到83.02%,另有海外非全时专家11名。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和“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学院现有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科技部“973”首席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国家杰青4人(海外杰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
近五年来,学院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达4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主持其他国家级项目或重大项目课题近150项。学院科研经费迅速增长,科研项目到账总经费由2012年的3488.11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6338.72万元,经费增长速度和总额在全国高校大气科学学科中均居前列。同时,学院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1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750余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论文1篇、SCI(E)收录论文600余篇。
学院拥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江苏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京大气资料中心等重要的省部级科研机构。与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联合组建成立“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首批立项建设的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2012年,“bat365正版app-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入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二、培养目标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身心健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具有运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 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2. 气候诊断与预测;
3. 气候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4. 气候变化情景评估;
5. 区域气候变化及其模拟;
6. 气候系统分析及数值模拟。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期间的经费由指导教师课题支付。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7学分)
A——公共基础课(5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
C——限选课
第二外语,2学分
D——专业选修课
(3)实践环节(1学分)
E——实践环节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入学后根据培养方案的规定,在导师的指导下网上制定个人的课程学习计划,并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学生计划,在研究生部及所在学院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师生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指导教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督促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了解时事政策、参加公益活动。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学习一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完成40学时(不计学分)。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和学院安排。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或短期访学的经历。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1. 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需重做开题报告。
2. 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以校内公开学术报告形式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提交书面报告给与会专家审议。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安排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和“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 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7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1043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01001 |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01041 | 全球变化及应对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 3学分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01042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02 二级学科名称: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一、学科简介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始建于1960年,198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五”重点学科,2005年评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06、2011年连续被评为江苏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2011年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05年本专业开始招收留学生。2012年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17年,本专业所属的一级学科大气科学成为“双一流”建设学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成分及其气候效应、大气污染与环境评价、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环境探测与遥感等,发展水平在国内高校处于前列,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本专业现有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8人,加拿大等外籍研究员3人,博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教师达80%。
本专业的科研、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国家级气象综合探测试验基地、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江苏省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协同创新中心。多年来本专业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乔治梅森大学、马里兰大学、德克萨斯A&M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是研究大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涉及云-辐射相互作用、大气物理化学机制、空气污染质量预报、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气象卫星雷达观测和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研究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在大气科学领域丞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大气物理学科的发展影响着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度的提高,影响着雾霾污染天气的治理等,因此本专业对我国气象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具有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方面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定相关学科的知识;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前沿;有创新意识,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领域做出有创造性的成果。
毕业后有能力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业务部门、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业务、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
三、培养方向
1.云雾降水物理学与人工影响天气:云和降水宏微观结构研究;人工影响天气优化作业技术研究;雾物理化学特性及生消机制;云雾降水模式系统研究及应用。
2.云、气溶胶与辐射相互作用:大气辐射与云、气溶胶及气候的相互作用;云、大气气溶胶和地面特征的地基与空基遥感;地球辐射收支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当代气候模式中的辐射参数化研究等。
3.大气化学与气候变化:研究大气中污染物和微量成分在大气中输送、扩散等物理过程和大气中的化学转化过程,以及大气中微、痕量成分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研究大气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变化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其他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环境气象及其空气质量的预测、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紫外线对人体和农林作物的影响和预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
4.大气探测方法与技术:研究测量和观测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大气现象的方法和手段;基于光频电磁波与大气相互作用,进行大气成分、大气环境质量激光监测方法及仪器、激光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技术、云雾探测系统及应用的研究。
5.大气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主动和被动式大气遥感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空间遥感手段对地球物理参数的反演。包括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激光雷达原理、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区域降水测量技术、天气多普勒雷达的数据处理、卫星导风技术、卫星反演环境大气参数等。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硕-博士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7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2)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限选课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
(3)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报告等。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本专业有一批海外教授参与博士生指导。由导师个别指导或指导小组集体指导。指导小组一般由包括导师在内的3-5名教师组成,指导小组的成员应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个别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讲师也可担任。要努力创造条件,安排实验工作,以验证理论工作的正确性。
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目标要求、结合博士生本人的特点和科研项目工作的需要,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在培养计划内应说明博士生参加的科研项目(级别、经费来源)和学位论文可能的选题范围。论文选题必须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扩大基础知识和加深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具体教学安排见附表。教学方式上,注意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鼓励博士生参加科研实践,如项目申请、现场调试观测、总结、评审、鉴定等工作。坚持博士生学术交流制度,并纳入学分考核,促进博士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国内国际学术报告会、讨论班等学术活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多学科方向的主动学习能力。
鼓励博士生参加教学实践,在有关教师指导下,博士生可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讲课和教学辅导、指导毕业设计等),培养博士生的综合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在论文选题上,要结合现有的条件,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鼓励有工作经历和科研基础的博士生自主选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应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制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以学术报告为主(必修,1学分)。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18012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18004 | 大气物理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18005 | 专业文献阅读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 3学分 |
b018002 | 学术前沿讲座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18006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3 二级学科名称: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
一、学科简介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专业于1978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大气探测与遥感硕士专业。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在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中自主设置“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现拥有博士生导师9人,均拥有博士学位,并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在读的博士研究生约10名。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专业是大气科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该学科以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激光雷达为主要探测平台,以现代电子信息、数据处理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获得地球及其大气的各种状态参数为对象,以发展大气遥感科学理论与技术应用为目的,为我国气象事业和遥感、探测相关行业培养既具有大气科学特色、又能广泛适应于相关行业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博士生培养目标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思想品德要求,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系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能够运用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分析和应用多种遥感探测信息,能够在高校、科研院所或业务部门独立地承担相应的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和外方人员进行专业问题的交流和讨论。
4.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为:
1.新的遥感探测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2.遥感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
3.遥感信息处理方法的研究。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制为3年。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7学分)
A——公共基础课(5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所有博士生必修。
博士英语,3学分,授课内容含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论文写作、口语训练等。
B——专业基础课(2学分)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学科研究进展,2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
C——限选课
第二外语,2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不少于3学分。
(3)实践环节(1学分)
E——实践环节
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应使博士生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本专业有一批海外教授参与博士生指导。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目标要求、结合博士生本人的特点和科研项目工作的需要,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在培养计划内应说明博士生参加的科研项目(级别、经费来源)和学位论文可能的选题范围。论文选题必须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扩大基础知识和加深专业知识。
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具体教学安排见附表。教学方式上,注意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鼓励博士生参加科研实践,如项目申请、现场调试观测、总结、评审、鉴定等工作。坚持博士生学术交流制度,并纳入学分考核,促进博士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国内国际学术报告会、讨论班等学术活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多学科方向的主动学习能力。
鼓励博士生参加教学实践,在有关教师指导下,博士生可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讲课和教学辅导、指导毕业设计等),培养博士生的综合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学生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制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18012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18007 | 大气遥感及大气探测学科 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18005 | 专业文献阅读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 3学分 |
b018002 | 学术前沿讲座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b018003 | 博士论坛 | 32 | 2 | 1 | 其他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18006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雷电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 0706Z4 二级学科名称:雷电科学与技术
一、学科简介
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大气学科特色,以大气电学、雷电物理,电磁兼容等学科为基础。2000年开始开办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雷电防护与电磁兼容方向)”。 2005年,教育部正式批准bat365正版app招收“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2007年,国家批准我校自主设置“雷电科学与技术”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的申请,健全了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以行业融合和学科交叉为特点,涉及雷电形成机理、雷电防护工程、雷电监测预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理论和技术,重实践,强应用,是以理论基础宽厚,理论研究与工程实用性强为显著特色的学科。
二、培养目标
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毕业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知识;能够分析和应用多种遥感探测信息、掌握和使用雷电灾害评估、预警及防御技术;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和外方人员进行专业问题的交流和讨论;能够在高校、科研院所或业务部门独立地承担相应的工作;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业务过硬、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骨干人员。
三、培养方向
1.新的雷电物理和雷暴物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2.雷电预测预警新技术
3.防雷新技术及新设备的研究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制为3年。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7学分)
A——公共基础课(5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所有博士生必修。
博士英语,3学分,授课内容含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论文写作、口语训练等。
B——专业基础课(2学分)
雷电物理学研究进展,2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
C——限选课
第二外语,2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不少于3学分。
(3)实践环节(1学分)
E——实践环节
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应使博士生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制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雷电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18012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18008 | 雷暴电学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18009 | 雷电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 3学分 |
b018010 | 雷电与核强电磁脉冲防护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18011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应用气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2 二级学科名称:应用气象学
一、学科简介
应用气象学专业其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农业气象学专业,1978年获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改名为应用气象学专业,2003年获得应用气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应用气象学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点,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应用气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学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应用气象学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专业。本专业在中国多种社会机构的专业排名中,续连十多年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始终为全国同类专业中唯一的A++专业,也是bat365正版app大气科学双一流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拥有WMO国际应用气象研究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应用气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耶鲁大学-bat365正版app大气环境中心等国际和国内一流的应用气象学教学科研平台,是江苏省高校应用气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侧重培养具有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城市气象产业工程气象、天气预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教师水平高,目前在职专职教师37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人,拥有“陆地碳水循环与气候变化”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农业与生态环境气象”江苏高等学校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拥有中组部“千人计划”人才2人,其他省部级人才称号6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教师100%博士化,90%的教师具有海外研修背景,近5年在《NATUR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300多篇高水平论文,获得了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为代表的20余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年均科研经费近800万元。
目前本专业拥有在校本科生500余名,硕士研究生16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超过98%,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率100%,毕业生受到中国气象局及地方气象局的好评。
二、培养目标
博士生培养目标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思想品德要求,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系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能够运用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农业气象
2.城市气象
3.交通气象
4.地气交换
5.气象防灾减灾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制为3年。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7学分)
A——公共基础课(5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高级),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应用气象学研究进展,2学分。
其他本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要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
2.2非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
C——限选课
第二外语,2学分
D——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
植被-大气交换理论与模拟方法,2学分。
3S技术与气象应用,2学分。
人文素养选修课,1学分。
2.3实践环节(1学分)
E——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1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指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应用气象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2109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02106 | 应用气象学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02009 | 植被-大气交换理论与模拟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 3学分 |
b002107 | 3S技术与气象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02108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海洋气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7 二级学科名称:海洋气象学
一、学科简介
海洋气象学于2013年被自主设置为二级学科,其一级学科为大气科学。2017年大气科学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A+等级,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海洋气象学学科隶属海洋科学学院,该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8人,讲师16人,包含国家优青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各1人。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双创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5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该学科支撑平台为教育部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海洋环境探测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海洋动力遥感与声学重点实验室。海洋气象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海洋数理基础、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英语能力,能够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科研工作。海洋气象学近年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学生就职于国家气象局和海洋局相关单位以及气象和海洋高科技公司。部分毕业海洋气象学博士研究生先后在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培养掌握本海洋气象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向
1.海洋动力过程及数值模拟;
2.海洋动力与环境遥感;
3.大气海洋相互作用;
4.海洋沉积过程与环境。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制为3年。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7学分)
A——公共基础课(5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PETS5(高阶)2学分。
科技写作(高级)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海洋气象学研究进展,2学分,分学科安排。
其他本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要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
(2)非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
C——限选课
第二外语,2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博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博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博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博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选修课程的数量不宜过多,不符合本学科发展方向的少而偏的课程须取消,一般设置课程的数量与开设课程的数量比例为2:1。
(3)实践环节(1学分)
E——实践环节
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应使博士生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指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海洋气象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24007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24004 | 海洋气象学科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24005 | 海洋动力学讲座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 3学分 |
b024002 | 学术前沿讲座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24006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3S集成与气象应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5 二级学科名称:3S集成与气象应用
一、学科简介
3S集成与气象应用二级学科溯源于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成立时设置的气候学系。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先后分别设置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在此基础上,于2006年成立遥感学院,经过2008年、2014年和2017年院系进一步优化调整,逐步获得“3S集成与气象应用”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S集成与气象应用”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现有学生75人,博士生16人,硕士生59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其中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 1名、江苏省特聘教授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核心成员、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等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项目10多名,海外非全时教授5名。共建共享环境科学与工程、传感网与现代气象装备优势学科2个;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2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6个;与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共建“中美合作遥感中心”国际合作平台1个。近五年,本学科共承担各类项目12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项、973计划专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行业专项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夏坚白测绘创新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1项和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1项。本学科以“3S”集成技术为核心,以气象信息精细化研究和应用为特色,以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气象灾害的监测、评价,陆面过程模拟和参数遥感为研究重点,研究大气科学精细化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及可视化方法和精细化天气的监测、诊断、预测技术,探索大气科学与空间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治学严谨、友好协作、敬业创新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博士研究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合称3S)和气象学等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擅长利用3S理论和技术解决气象学相关研究和业务中的具体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能够运用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具有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
三、培养方向
1.陆面过程模拟与遥感;
2.GIS技术与气象应用;
3.生态、水文、海洋环境遥感;
4.气象灾害监测与评估;
5.GNSS导航定位与遥感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制为3年。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经费由导师或自行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7学分)
A——公共基础课(5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PETS-5(高阶),2学分。
科技写作(高级),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地理遥感研究进展,2学分。
2.2非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
C——限选课
第二外语,2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为了扩大博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博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3)实践环节(1学分)
E——实践环节
3S集成与气象应用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学习一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博士生导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了解时事政策、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制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3057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03048 | 地理遥感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0304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3学分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03056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830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始于2003年获批的环境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新增环境气象二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和2014年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一期、二期立项建设,2012年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2015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立项建设。本学科重点打造大气环境研究方向,强化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交叉渗透,深度国际化提升学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观测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产业应用相结合,开展重大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前瞻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本学科目前建有全国示范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国电环保研究院联合)、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科技厅立项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江苏省优势学科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的省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大气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
现有专任教师81人。拥有省部级团队2个,全国杰出科技人才、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和青年千人等国家级人才5人次,江苏特聘教授、双创、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等省部级人次39人次。学院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1500万元,年均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承担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能力;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题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我们的特色,确定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如下:
1.大气环境化学
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水污染控制技术
4.环境生态工程
5.环境风险评估及对策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2.课程设置
学位课(7学分)
非学位课(5学分)
实践环节(1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2.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3.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制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2.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
3.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1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4013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04007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考查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04008 |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 3学分 |
b004009 | 高等环境化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考查 | ||
b004010 | 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考查 | ||
b004011 | 气溶胶观测与分析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04012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环境气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9 二级学科名称:环境气象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环境气象学科始于2015年获批的环境气象二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重点打造大气环境研究方向,强化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交叉渗透,深度国际化提升学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观测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产业应用相结合,开展重大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前瞻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目前建有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科技厅立项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江苏省优势学科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的省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大气环境监测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学科特色。
现有专任教师81人。拥有省部级团队2个,全国杰出科技人才、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和青年千人等国家级人才5人次,江苏特聘教授、双创、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等省部级人次39人次。学院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1500万元,年均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具有环境气象方面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定相关学科的知识;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前沿;有创新意识,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领域做出有创造性的成果。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我们的特色,确定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如下:
1.大气环境监测
2.大气污染过程及源解析
3.空气质量模拟与预测
4.城市环境气象
5.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
6.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课程设置
学位课(7学分)
非学位课(5学分)
实践环节(1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2.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3.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制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2.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
3.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1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环境气象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4013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04014 |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考查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04015 | 大气环境数值模式与模拟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 3学分 |
b004011 | 气溶胶观测与分析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04012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空间天气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6 二级学科名称:空间天气学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于2009年成立空间天气学博士学科点,并于2013年筹建空间天气研究所。研究所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空间天气监测与预报技术科研平台”的资助下,建设了一个大型数值计算高性能计算系统,计算能力达到120万亿次浮点运算速度,已拥有太阳射电望远镜、电离层等空间天气监测设备,实验室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与国家空间天气业务单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2011年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方面全面合作;与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已达成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意向,正式协议在近期签署。
本学科点共有教授10名(其中1名为国外高校教授),研究员1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6名,讲师4名,博士后1名,近三年内有6名赴境外进修。,有江苏省双创团队,以及中国气象局特聘专家、江苏双创人才、江苏“333工程”和“青蓝工程”等人才。现有20余名在读研究生,其中5名成功获批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目,3名博士生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近5年在全国性空间物理大会上获4人次优秀青年论文奖。近3年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总立项经费250万余元;在研主要科研项目10余项,总立项经费660余万元。
研究所以空间天气与气象气候的关系研究为特色,瞄准国际前沿,在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太阳风能量对磁层和电离层的能量注入及其对极区电离层的影响、临近空间环境建模、空间天气与气象气候的关系等方面取得很多优秀成果,在各类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计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bat365正版app空间天气学学科从无到有,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科架构,国内外影响力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高,已成为我国空间天气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培养目标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的能力,并具有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日地能量耦合过程研究
本方向进行灾害性空间天气过程研究,包括太阳爆发活动,CME等太阳扰动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磁层暴,电离层暴和热层暴等,重点研究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产生的场向电流将能量传输到极光电离层,再经过焦耳加热和电子沉降耗散掉。这一耦合过程产生复杂的磁层现象,如弓激波、磁层顶、极尖区等磁层边界,磁层顶电流、场向电流、磁尾电流、环电流等电流体系,各种波动过程。在电离层涉及极光的产生、电导率的变化、电流的闭合等等。
2.空间天气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研究数值仿真模型,对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在不同区域的行为进行系统化的数值模拟,开展数值预报实验和仿真,进行资料同化技术在空间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数值预报产品业务化和释用技术研究。
3.空间天气定量化预报模式研究
本方向研究空间天气的各种定量化预报模式,涉及太阳、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五大区域。包括空间天气统计预报技术研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值预报模型和产品业务化研究以及集成预报和服务的模式化研究。
4.空间天气与天气气候的关系研究
地面大尺度天气过程对中高层大气及电离层的影响,包括地面气象活动如台风、锋面、强对流天气过程等对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的影响;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研究,探讨可能存在的物理联系及其机制等;空间天气对气象卫星的影响研究,对应防范措施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空间天气对在轨卫星的影响。
5.空间天气灾害评估和对策研究;
利用空间天气灾害监测数据,建立空间天气灾害标准体系;研究灾害性空间天气对航天系统、无线通讯链路系统、地面技术系统等的影响,建立空间天气灾害效应评估模式,开展灾害影响预测和预报研究,灾害对策分析研究。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期间的经费由指导教师课题支付。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7学分)
A——公共基础课(5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PETS-5(高阶),2学分
科技写作(高级)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2学分
空间天气学前沿 2学分
日地等离子体物理 2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
C——限选课
第二外语,2学分
D——专业选修课
空间等离子体模拟 2学分
中高层大气动力学 3学分
专业文献阅读 2学分
学术前沿讲座 2学分
人文素养选修课 1学分
(3)实践环节(1学分)
E——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 1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指导老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了解时事政策、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学习一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博士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完成40学时(不计学分)。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和学院安排。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制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空间天气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学科专业 | 空间天气学 | |||||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7017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01040 |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7007 | 空间天气学前沿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7012 | 日地等离子体物理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07009 | 空间等离子体模拟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3学分 |
b007010 | 中高层大气动力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7006 | 专业文献阅读 | 48 | 2 | 1 | 面授讲课 | 其他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b007011 | 学术前沿讲座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07013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1 一级学科名称:数学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数学学科与大气科学自建校时同步始建,1978年单独招生, 2009年在数学与统计学院设立空间天气学博士点,2016年在江苏学位点评估中名列数学、统计学科第一获得“优秀”等次,2017年被列为我校大气科学国家“双一流”建设相关学科之一,2017年获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bat365正版app数学学科1978年招收首届数学本科生。数学与统计学院现设有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计系、大学数学部、数学教育实验中心、空间天气研究所、流体动力学研究院等教学研究机构。学院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空间天气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点;数学学科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在2016年江苏省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数学与统计学院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3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为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嵌入式培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整体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培养了包括国家“千人计划”、欧美大学终身教授在内的一批有着重要影响的杰出人才,在数值预报、气候统计、数据资料同化、微分方程应用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近百人。教师获国家千人计划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霍英东基金、江苏省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近40人次;55岁以下专业教师博士率超过95%,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约占70%,其中近20人为哈佛大学、库朗数学所等海外博士或博士后;拥有江苏省“双创团队”、中国气象局教学团队等省部级团队4个。
本学科近五年主持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近60项,到账项目经费约3千万;近年来在Trans. Amer. Math. Soc., Adv. Math., J. Funct. Anal., SIA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成果获得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摩穆国际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本学科拥有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江苏省统计科研基地,建有每秒126万亿次浮点运算速度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共建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培养提供教学与科研平台;建有4个教育部企业协同育人平台、5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社会资源。
二、培养目标
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数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深入掌握某些子学科的专门知识,熟悉数学学科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能独立从事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并在有关研究方向上做出系统的、有创造性的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培养方向
本学科覆盖了数学学科的全部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有
1.基础数学(070101)
(1)泛函分析
(2)代数与数论
(3)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2.计算数学(070102)
(1)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2)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
(3)大规模科学计算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3)
(1)复杂数据统计分析
(2)气候统计诊断
4.应用数学(070104)
(1)应用偏微分方程
(2)生物数学
(3)气象大数据分析
5.运筹学与控制论(070105)
(1)复杂系统建模
(2)控制理论与应用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制为3年。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7学分)
A——公共基础课(5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PETS-5(高阶),2学分
科技写作(高级)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数学学科研究进展,2学分
现代分析基础,2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
C——限选课
第二外语,2学分
D——专业选修课
现代分析基础,2学分
大气科学中的数学方法,2学分
人文素养选修课,1学分
(3)实践环节(1学分)
E——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1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制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数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7017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07014 | 数学学科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07015 | 现代分析基础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 3学分 |
b007016 | 大气科学中的数学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07013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学科简介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2003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08年列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自主设置气象信息技术与安全博士点。2009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学院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1月信息与通信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
近五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0余项,包括国家气象行业专项2项、军口“863”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110多项,到账科技经费超过4339.65万元。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建设科研基地,推动产学研发展和成果转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900余篇,其中被SCI(E)、EI、ISTP收录396篇,获得授权专利500多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项各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项1项等。
目前本学科点教授14人,副教授42人;近五年学科毕业硕士生167名,3名获省优秀硕士论文,人均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1.1篇,授权专利0.7项,就业率100%。本学科以通信理论和信息技术研究为基础,为气象、通信、电子类行业开展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
二、培养目标
博士生培养目标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思想品德要求,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系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能够运用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通信与信息系统
2.信号与信息处理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制为3年。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13学分
学位课学分:7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7学分)
A——公共基础课(5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PETS-5(高阶),2学分
科技写作(高级)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进展,2学分,分学科安排。
其他本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要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
(2)非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
C——限选课
第二外语,2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博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博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博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博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选修课程的数量不宜过多,不符合本学科发展方向的少而偏的课程须取消,一般设置课程的数量与开设课程的数量比例为2:1。
(3)实践环节(1学分)
E——实践环节
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应使博士生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制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05005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05001 | 学科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D | b005002 | 现代通信系统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 3学分 |
b005003 | 高级信号处理方法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05004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1201
一级学科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自1990年以来相继开设“信息处理自动化”“金融工程”等本科专业,2011年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2018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师资队伍年富力强,45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占86.67%,博士化率100%,海外经历教师占60%,20余人次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科研成效显著,承担国家级项目40余项,科研总经费3000余万元;出版专著25部;成果发表在PNAS、OMEGA、EJOR等重要期刊上,荣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目前已形成制造业管理工程、优化方法与应急决策、金融工程、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等学科方向;本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居前列;本学科拥有江苏省首批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并与康奈尔大学等共建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响应国家战略,深入研究了制造业管理工程问题,形成了制造业智能化、应急物流与灾害管理、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等新方向。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如下:
1.思想品德要求,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在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信息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在本领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并具有解决有关复杂经济和管理问题的能力。
3.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科发展方向、师资力量、社会需求等因素,以先进性、前沿性、特色性和社会适应性为主要目标,设置培养方向如下:
1. 制造业管理工程
1.1制造业创新管理;1.2制造业智能化理论;
1.3绿色制造理论; 1.4产业聚集理论
2. 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
2.1决策分析;2.2灾害应急决策;2.3智能预测理论与方法;
2.4大数据决策;2.5复杂系统建模与数据挖掘;
2.6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
3. 金融工程
3.1金融风险管理;3.2量化投资与决策;3.3大数据金融;
3.4气象金融;3.5区块链金融
4. 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
4.1气象灾害管理;4.2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4.3能源战略与管理;
4.4能源与环境系统建模;4.5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
5. 信息管理与物流工程
5.1信息资源管理;5.2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5.3数据智能与信息系统;
5.4物流系统优化;5.5供应链管理;5.6生产运作管理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制为3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见附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
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4学期前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制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3-4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1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表: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5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16007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16001 | 经济学前沿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C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3学分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b016002 |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2学分 |
b016003 | 管理研究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b016004 | 高级计量经济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b016005 |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16006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B专业基础课C限选课D 专业选修课E实践环节
科学技术史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12 一级学科名称:科学技术史
一、学科简介
20世纪60年代,王鹏飞、冯秀藻、陈学溶等老一辈气象学家开拓气象科技史领域。1983年成立中国气象学会气象史志委员会,挂靠我校。2011年获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组建科学技术史研究院,2017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点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大气科学学科,以历史气候、地理、海洋、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研究见长,气象科技史方向独树一帜。在国内率先开展传统工艺理论体系与振兴路径探索,在造纸术起源与演变、传统工艺调查和古代科技交流传播研究等国内领先。
学科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七。已建成两个省部级平台:省部级(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省重点序列);四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拥有研究人员28人,其中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青蓝工程”等人才工程。2012年以来共发表CSSCI、SSCI、SCI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40部、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60多项。
研究生优质就业率名列前茅,供职于国家级或省部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博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多数已成为本部门业务骨干。
二、培养目标
科学技术史学科旨在通过规范的学术训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科研和应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在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科学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方向一:气象科技史
2.方向二:技术史与传统工艺
3.方向三: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
4.方向四:科学技术与社会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9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15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和学科点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具体指导方式为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学科点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2.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要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学术交流、学术成果和实践四个环节的详细目标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经学科点负责人和导师签字确认后,在入学两个月内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
3.博士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论文写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科研实践不少于一年,从事论文写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4.指导教师应积极引导,着力培养博士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5.博士生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6次以上课程学习以外的专题学术讲座,并将有关书面记录或撰写的心得体会提交导师签字确认,在第四学期结束前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
6.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博士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完成40学时(不计学分)。建议在导师辅导下完成一门课程教学工作,参加本研究方向并鼓励跨研究方向的相关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周。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负责安排。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应表明博士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工作,反映博士生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指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八、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实践环节,1学分。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两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学科点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九、学术论文
博士生必须以bat365正版app为第一单位发表3篇(含)以上(CSSCI、SCI获SSCI期刊)科技史类学术论文才能申请博士学位。
附表:科学技术史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 法政学院 | 学科专业 | 科学技术史 | |||||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b008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b999015 | PETS-5(高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12009 | 科技写作(高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b012001 | 科学技术史研究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012002 | 科学技术史文献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b999014 | 第二外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2学分 |
D | b012003 | 气象科技史前沿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3学分 |
b012004 | 文化遗产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b012005 | 科技考古理论与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b012006 | 科学技术与社会前沿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b012007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b012008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备注:1、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2、根据教育部正在编订的一级学科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要求本学科的必修核心课程,如果硕士期间未修,博士期间必须补修。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上报的三门核心课程为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理论与方法,结合我校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上述三门必修核心课程如果硕士期间未修,则博士研究生必须与硕士研究生一同补修。
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01 二级学科名称:气象学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大气科学学院前身是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创建时建立的气象学系,是国务院1978年首批硕士学位招生点挂靠院系,1988年,天气动力学被批准为国家气象局重点学科。1993年,天气动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气候学被批准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1998年,大气科学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准设立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气象学二级学科于2002、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一。2017年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人,其中专任教师112名,专职实践教学人员19名。专任教师中,教授(研究员)4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8名、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57名,50岁以下教师博士化程度达100%,具有国际化经历达到83.02%,另有海外非全时专家11名。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和“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学院现有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科技部“973”首席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国家杰青4人(海外杰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
近五年来,学院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达4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主持其他国家级项目或重大项目课题近150项。学院科研经费迅速增长,科研项目到账总经费由2012年的3488.11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6338.72万元,经费增长速度和总额在全国高校大气科学学科中均居前列。同时,学院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1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750余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论文1篇、SCI(E)收录论文600余篇。
学院拥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江苏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京大气资料中心等重要的省部级科研机构。与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联合组建成立“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首批立项建设的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2012年,“bat365正版app-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入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身心健康,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 天气、气候的预测理论与方法;
2. 大气环流与气候动力学理论;
3. 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
4. 数值天气预报和资料同化;
5. 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及应用;
6.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及其数值模拟。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延长学习年限期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 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 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1-2学分)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6-7学分)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培养方案的规定,在导师的指导下网上制定个人的课程学习计划,并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学生计划,在研究生部及所在学院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两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通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学术报告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院(系)名称 | 大气科学学院 | 学科专业 | 气象学 | ||||||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39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1001 | 高等大气动力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 于9 个学 分 | |
s001129 | 高等大气环流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30 |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012 | 高等天气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01131 1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考查 | 考查 | 3学分 | |
s001124 | Linux和NCL实践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01132 | 大气资料同化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
s001037 | 边界层与陆面过程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091 | 气候动力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015 | 季风动力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006 | 现代气象统计方法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40 | 气候数值模拟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00 | 海陆气相互作用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05 | 台风分析与诊断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33 | 气象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34 | 大气辐射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35 | 天气预报当班实习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s001136 | 学术报告 | 16 | 1 | 1/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
s001137 | 实践活动 | 16 | 1 | 1/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1二级学科名称: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大气科学学院前身是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创建时建立的气象学系,是国务院1978年首批硕士学位招生点挂靠院系,1988年,天气动力学被批准为国家气象局重点学科。1993年,天气动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气候学被批准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1998年,大气科学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准设立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气象学二级学科于2002、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一。2017年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人,其中专任教师112名,专职实践教学人员19名。专任教师中,教授(研究员)4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8名、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57名,50岁以下教师博士化程度达100%,具有国际化经历达到83.02%,另有海外非全时专家11名。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和“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学院现有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科技部“973”首席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国家杰青4人(海外杰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
近五年来,学院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达4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主持其他国家级项目或重大项目课题近150项。学院科研经费迅速增长,科研项目到账总经费由2012年的3488.11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6338.72万元,经费增长速度和总额在全国高校大气科学学科中均居前列。同时,学院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1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750余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论文1篇、SCI(E)收录论文600余篇。
学院拥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江苏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京大气资料中心等重要的省部级科研机构。与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联合组建成立“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首批立项建设的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2012年,“bat365正版app-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入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身心健康,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 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2. 短期气候诊断与预测;
3. 气候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4. 区域气候变化及其模拟;
5. 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对策;
6. 气候系统模拟分析。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延长学习年限期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 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 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1-2学分)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6-7学分)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培养方案的规定,在导师的指导下网上制定个人的课程学习计划,并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学生计划,在研究生部及所在学院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两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通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学术报告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 大气科学学院 | 学科专业 | 气候系统与气侯变化 | ||||||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39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1091 | 气候动力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 9学分 | |
s001129 | 高等大气环流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30 |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012 | 高等天气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01131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
s001124 | Linux和NCL实践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01132 | 大气资料同化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 6学分 | |
s001138 | 边界层与陆面过程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015 | 季风动力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00 | 海陆气相互作用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20 |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34 | 大气辐射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33 | 气象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1135 | 天气预报当班实习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s001136 | 学术报告 | 16 | 1 | 1/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
s001137 | 实践活动 | 16 | 1 | 1/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02二级学科名称: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一、学科简介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始建于1960年,198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五”重点学科,2005年评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06、2011年连续被评为江苏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2011年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05年本专业开始招收留学生。2012年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17年,本专业所属的一级学科大气科学成为“双一流”建设学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成分及其气候效应、大气污染与环境评价、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环境探测与遥感等,发展水平在国内高校处于前列,国际有一定影响。
本专业现有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8人,加拿大等外籍研究员3人,博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教师达80%。
本专业的科研/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国家级气象综合探测试验基地、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江苏省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协同创新中心。多年来本专业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乔治梅森大学、马里兰大学、德克萨斯A&M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是研究大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涉及云-辐射相互作用、大气物理化学机制、空气污染质量预报、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气象卫星雷达观测和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研究等,它们都是目前我国在大气科学领域丞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大气物理学科的发展影响着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度的提高,影响着雾霾污染天气的治理等,因此本专业对我国气象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培养的学生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云雾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
2.大气环境与大气化学
3.大气边界层物理
4.气象要素和大气成分探测
5.卫星/雷达探测理论及应用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2)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限选课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
(3)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2.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3.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bat365正版app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4.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5.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6.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7. 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七、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第二学年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4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1.学术报告(必修,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必修,1学分)
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1)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2)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3)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4)课外学术活动,参加各类型校内外学术会议等活动。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十、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形成“求真、务实”的品德和作风。
十一、附加说明
本科阶段非大气科学类专业的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其中的两门气象类课程:大气科学专业导论、天气学原理、雷达与卫星气象学。
附表: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8032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18011 | 气溶胶和云科学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10学分 |
s002004 | 大气化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101 | 大气辐射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2006 | 大气边界层物理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18012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学术前沿讲座) | 16 | 1 | 1/2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D | s018013 | 中尺度大气数值模拟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7学分 |
s018006 | 大气扩散理论与模拟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8022 | 现代天气雷达探测技术与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8023 | 现代气象卫星探测与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8016 | 专业数据分析实践 | 32 | 2 | 3 | 导师指导 | 考查 | ||
s003097 | 气象资料同化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1135 | 天气预报当班实习 | 32 | 2 | 2 | 其他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
E | s018017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18018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3 二级学科名称: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
一、学科简介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专业于1978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大气探测与遥感硕士专业。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在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中自主设置“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现拥有硕士生导师15人,90%的导师拥有博士学位,80%以上的导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约100名。
大气探测专业是大气科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该学科以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激光雷达为主要探测平台,以现代电子信息、数据处理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获得地球及其大气的各种状态参数为对象,以发展大气遥感科学理论与技术应用为目的,为我国气象事业和遥感、探测相关行业培养既具有大气科学特色、又能广泛适应于相关行业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技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开拓进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协作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方面,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以及熟练的计算机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科学技术新发展与新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工作、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独立承担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三、培养方向
1.大气粒子散射和辐射传输机理研究
2.大气遥感新技术和新装备
3.气象雷达遥感理论及数据应用
4.卫星遥感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5.激光雷达大气遥感研究与应用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所有硕士生必修。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12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2)非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
C——限选课
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共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学习进度安排如下:
1.第一、二学期进行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习,参加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
2.第三学期结束前做好以下工作:阅读文献、工作调研,进行开题论证;完成开题报告;搜集资料和准备实验器材。
3.第四学期:结合论文题目,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必要的学术交流和校外调研;根据安排做好论文阶段成果汇报。
4.第五学期:完成论文的计算和绘图工作;写出论文初稿。
5.第六学期:提交论文正式稿;准备并完成论文答辩。
6.提前达到培养目标者,各方面优秀,经批准可提前半年至一年答辩。
七、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第二学年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论文工作的目的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系统、全面的基本训练,从而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论文选题要注意有理论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相结合。学位论文要有新的见解,鼓励学生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选题。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硕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照bat365正版app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作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1)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2)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3)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4)课外学术活动,参加各类型校内外学术会议等活动。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附表: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8032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3101 | 大气辐射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12学分 |
s018019 | 大气微波遥感基础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8020 | 现代电子技术与信号处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033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110 | 现代气象统计方法 | 48 | 3 | 2 | 考试 | |||
C | s018012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1、2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D | s001135 | 天气预报当班实习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 6学分 |
s018021 | 32 | 2 | 3 | 导师指导 | 考查 | |||
s018022 | 现代天气雷达探测技术与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8023 | 现代气象卫星探测与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8024 | 现代激光大气探测技术与应用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039 | 大气探测技术进展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093 | 数值预报基础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043 | 专业英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7126 | 数学建模培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s018017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18018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雷电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4 二级学科名称:雷电科学与技术
一、学科简介
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大气学科特色,以大气电学、雷电物理,电磁兼容等学科为基础。2000年开始开办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雷电防护与电磁兼容方向)”。 2005年,教育部正式批准bat365正版app招收“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2007年,国家批准我校自主设置“雷电科学与技术”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健全了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以行业融合和学科交叉为特点,涉及电气安全技术、雷电安全防护技术、雷电防护工程和检测、雷电监测预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理论和技术,重实践,强应用,是以理论基础宽厚,理论研究与工程实用性强为显著特色的学科。
二、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技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如下:
1. 进一步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勇于开拓进取,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协作和奉献精神, 积极为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
2. 在雷电科学与技术方面,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以及熟练的计算机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科学技术新发展与新动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工作、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独立承担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凡修满2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5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且达到上述要求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由校学位委员做出决定,授予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1.雷电物理
2.雷暴监测预警方法研究
3.雷电防护技术研究
四、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
3.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26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5学分。
五、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所有硕士生必修。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含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设置既具有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非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
C——限选课
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参加各种学术讲座报告,共2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不少于6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作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雷电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8032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18025 | 数值分析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10学分 |
s018008 | 高等电磁场理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8026 | 雷电物理学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8027 | 雷电防护技术进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8007 | 雷电监测技术与预警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18012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03103 | 学术前沿讲座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
D | s018028 | 大气物理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6学分 |
s018029 | 雷电电磁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8030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061 | 电涌保护器件原理与设计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8031 | 地电学应用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s018017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18018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应用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2 二级学科名称:应用气象学
一、学科简介
应用气象学专业其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农业气象学专业,1978年获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改名为应用气象学专业,2003年获得应用气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应用气象学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点,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应用气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学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应用气象学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专业。本专业在中国多种社会机构的专业排名中,续连十多年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始终为全国同类专业中唯一的A++专业,也是bat365正版app大气科学双一流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拥有WMO国际应用气象研究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应用气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耶鲁大学-bat365正版app大气环境中心等国际和国内一流的应用气象学教学科研平台,是江苏省高校应用气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侧重培养具有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城市气象产业工程气象、天气预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教师水平高,目前在职专职教师37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人,拥有“陆地碳水循环与气候变化”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农业与生态环境气象”江苏高等学校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拥有中组部“千人计划”人才2人,其他省部级人才称号6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教师100%博士化,90%的教师具有海外研修背景,近5年在《NATUR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300多篇高水平论文,获得了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为代表的20余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年均科研经费近800万元。
目前本专业拥有在校本科生500余名,硕士研究生16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超过98%,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率100%,毕业生受到中国气象局及地方气象局的好评。
二、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思想品德要求,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应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领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3.身心健康,能够吃苦耐劳,克服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期间遇到的各种困难。
三、培养方向
1.农业气象
2.城市气象
3.交通气象
4.地气交换
5.气象防灾减灾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16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10学分)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2学分。
环境物理学,2学分。
农业气象与生态系统模拟,2学分。
高级应用气象统计,2学分。
中尺度气象学,2学分。
2.2非学位课(8学分)
C——限选课(1学分)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1学分。
人文素养选修课,1学分。
D——专业选修课(7学分)
农业生物环境调控,2学分。
仪器分析,2学分。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2学分。
气象防灾减灾,2学分。
边界层气象学,2学分。
陆地生态系统,2学分。
大气雾霾与环境,2学分。
天气预报当班实习,2学分。
大气物理学,2学分,非气象类专业考生指定选修课。
气象学与气候学,2学分,非气象类专业考生指定选修课。
2.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1学分。
实践活动,1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八、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应用气象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2135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208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10学分 |
s002108 | 环境物理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2029 | 农业气象与生态系统模拟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2127 | 高级应用气象统计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2042 | 中尺度气象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02128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1学分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02044 | 农业生物环境调控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7学分 |
s002129 | 仪器分析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22 |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23 | 气象防灾减灾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26 | 边界层气象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079 | 陆地生态系统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30 | 大气雾霾与环境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31 | 天气预报当班实习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081 | 大气物理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非气象学专业必选 | |
s002132 | 气象学与气候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s002133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02134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13一级学科名称:生态学
一、学科简介
生态学专业设立于2001年,2005年获批生态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2011年获批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本学科现有学术型专职指导教师2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1人,博士学位比例达96%。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导师比例达80%以上。目前已组建了一支包括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人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等各类人才的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近五年来,本专业导师正在主持或已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委托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达2500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10余部,申报专利40余项。本专业目前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生态过程及其环境响应实验室”和“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依托传统的生态学科方向,围绕区域特点与气象特色,重点发展具有区域特点及气象特色的生态学学科体系,为我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培养全面发展的生态学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满足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
近5年来,在校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在SCI、权威和一级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参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13项,学生申请的专利已授权17项。在学研究生对本学科点的满意度高达98%,高于江苏省86.6%的平均水平。毕业研究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总就业率达到96.1%。71%以上的用人单位对本学科点毕业的研究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评价为“很满意”。在2016年江苏省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评估中,本学科点在仅有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中,排名第一。
二、培养目标
1.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生态学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3.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景观生态
2.气象生态
3.植物生态
4.恢复生态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时间的分配应贯彻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学位课程的学习时间约占全部学习时间的二分之一,选修课、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时间约占全部时间的二分之一,学位课和必修课应在前三学期完成。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所有硕士生必修。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9学分)
2.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1学分)
D——专业选修课
2.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课程学习一般在1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学年。
2.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3.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选导师时间1个月。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生态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2135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4085 | 现代生态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S004076 |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4145 | 植物生理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4029 | Seminar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02128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04070 | 生态学数值分析方法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D | S004038 | 农业气象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7学分 |
S004060 | 景观生态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4088 | 植物生态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4139 |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4090 | 生态系统模型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4099 | 土壤生态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4023 | 环境生态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4039 | 湿地生态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s002133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02134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农业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903
一级学科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传承于我校1960年创建的农业气象学专业(1989年更名为应用气象学),1978年获农业气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应用气象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2008年被列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
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大气科学学科,秉承农业气象学科特色,重点研究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对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的影响,形成了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特色方向。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博士率100%,50岁以下教师占100%,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87.5%,多人次获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称号,并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省双创团队各1个。
依托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及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近5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5项,累计到账经费21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63篇,其中SCI论文90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和技术研究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前沿;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具体要求:
1.学习与领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献身农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熟练应用本学科实验操作技能,对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具有独立思考问题、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适应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方向
1.土壤学
2.植物营养学
3.农业环境保护
4.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2.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课。授课内容主要含国情、省情、校情、军事、经济、艺术、体育、科技、教育、外文政治等。
2.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2135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2136 | 高级土壤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s002137 | 高级植物营养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2138 | 环境生物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2139 | 专业英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2140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D | s002128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不少于9学分 |
s002141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论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42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
s002143 | 高级植物生理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44 | 养分资源管理与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45 | 微生物生态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46 | 物质循环与全球变化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47 | 资源环境信息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48 | 土壤污染与修复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49 | 现代仪器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2150 | 环境地球化学 | 32 | 2 | 2 | 面授课程 | 考查 | ||
E | s002133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02134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海洋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7二级学科名称:海洋气象学
一、学科简介
海洋气象学于2013年被自主设置为二级学科,其一级学科为大气科学。2017年大气科学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A+等级,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海洋气象学学科隶属海洋科学学院,该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8人,讲师16人,包含国家优青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各1人。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双创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5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该学科支撑平台为教育部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海洋环境探测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海洋动力遥感与声学重点实验室。海洋气象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海洋数理基础、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英语能力,能够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科研工作。海洋气象学近年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学生就职于国家气象局和海洋局相关单位以及气象和海洋高科技公司。部分毕业海洋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先后在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培养掌握本海洋气象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向
1.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与数值模拟
2.海洋动力与生态环境遥感
3.大气海洋相互作用
4.海洋沉积过程与环境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海洋气象学专业基础课:大气与海洋数值模拟、海洋学中的数学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海洋气象学限选课: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学术前沿讲座。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海洋气象学限选课:计算流体力学、高等海洋学、高等海洋遥感、海洋动力学讲座。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八、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海洋气象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4023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24002 | 大气与海洋数值模拟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s024004 | 海洋学中的数学物理方法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4001 |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 64 | 4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24006 | 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导师自主设置)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s024005 | 学术前沿讲座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24013 | 计算流体力学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7学分 |
s024011 | 高等海洋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4009 | 高等海洋遥感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4015 | 海洋动力学讲座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s024016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24017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海洋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7 一级学科名称:海洋科学
一、学科简介
海洋学科始建于2003年,2005年组建海洋科学系,2012年在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海洋气象硕士点和博士点。201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签订协议共建bat365正版app,主要为海洋科学学科, 2017年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海洋科学现有教职工60人(教授12人,副教授6人)。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双创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5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海洋科学主要包括物理海洋、海洋技术、海洋环境三个学科方向,拥有江苏省海洋环境探测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海洋动力遥感与声学重点实验室等支撑平台。
二、培养目标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是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培养掌握本学科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方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胜任物理海洋学、海洋技术、海洋生态及相关领域教学、科研、生产、产品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物理海洋学:上层海洋动力学;海洋多尺度运动过程;海洋数值模拟和数据同化;海洋生态动力学;海洋物质输运。
2.海洋技术:海洋动力环境微波遥感机理与算法;海洋生态环境遥感机理与算法;海洋遥感观测设备研制和应用。
3.海洋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海洋沉积过程与环境;海洋污染生态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全球变化。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海洋科学专业基础课:大气与海洋数值模拟、大气海洋数据处理与分析、高等海洋学。
2.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海洋科学专业限选课: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学术前沿讲座。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海洋科学限选课如下:物理海洋:计算流体力学、地球物理流体力学、海洋学中的数学物理方法、高等海洋遥感、海洋污染生态化学。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2.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海洋科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4023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24018 | 海洋数据处理与分析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s024002 | 大气与海洋数值模拟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4019 | 高等海洋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24006 | 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导师自主设置)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s024005 | 学术前沿讲座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24013 | 计算流体力学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7学分 |
s024020 |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 64 | 4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4021 | 海洋学中的数学物理方法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4009 | 高等海洋遥感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4022 | 海洋污染生态化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s024016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24017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3S集成与气象应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5二级学科名称:3S集成与气象应用
一、学科简介
3S集成与气象应用二级学科溯源于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成立时设置的气候学系。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先后分别设置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在此基础上,于2006年成立遥感学院,经过2008年、2014年和2017年院系进一步优化调整,逐步获得“3S集成与气象应用”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S集成与气象应用”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现有学生75人,博士生16人,硕士生59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其中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 1名、江苏省特聘教授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核心成员、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等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项目10多名,海外非全时教授5名。共建共享环境科学与工程、传感网与现代气象装备优势学科2个;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2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6个;与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共建“中美合作遥感中心”国际合作平台1个。近五年,本学科共承担各类项目12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项、973计划专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行业专项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夏坚白测绘创新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1项和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1项。本学科以“3S” 集成技术为核心,以气象信息精细化研究和应用为特色,以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气象灾害的监测、评价,陆面过程模拟和参数遥感为研究重点,研究大气科学精细化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及可视化方法和精细化天气的监测、诊断、预测技术,探索大气科学与空间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治学严谨、友好协作、敬业创新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合称3S)和气象学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专长于利用3S理论和技术解决气象学研究和相关业务中的实际问题。能独立开展与“3S”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具有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
三、培养方向
1.地表环境信息获取与遥感监测;
2.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3.自然灾害及其评估;
4.气象GIS软件开发与可视化;
5. GNSS遥感与气候变化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或自行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3S集成与气象应用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基础课包括:《GIS与气象应用》、《气象灾害遥感》、《3S集成原理与方法》、《遥感图像智能处理》
2.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限选课包括:《导师自主设置课程》和《学术前沿讲座》。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选修课程的数量不宜过多,不符合本学科发展方向的少而偏的课程须取消,一般设置课程的数量与开设课程的数量比例为2:1。
专业选修课见附表。
2.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附表:3S集成与气象应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203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3204 | GIS与气象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03181 | 气象灾害遥感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200 | 3S集成原理与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182 | 遥感图像智能处理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D | s003160 | 陆面过程与模拟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8学分 |
s003184 | 数据挖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179 | 定量遥感原理与方法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186 | 遥感与GIS软件开发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187 | GNSS气象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18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
E | s003190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03191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测绘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16
一级学科名称: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学科简介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于2003年、2005年设置的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本科专业,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 1名、江苏省特聘教授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核心成员、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等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项目10多名,海外非全时教授5名。共建共享环境科学与工程、传感网与现代气象装备优势学科2个;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2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6个;与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共建“中美合作遥感中心”国际合作平台1个。近五年,本学科共承担各类项目12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项、973计划专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行业专项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夏坚白测绘创新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1项和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1项。拥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工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气象应用、卫星导航与定位等学科方向。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治学严谨、友好协作、敬业创新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硕士研究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测绘工程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利用测绘先进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地测量及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教育、科研单位以及测绘、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海洋、气象、规划、城建、城管、农业、能源等国民经济建设领域,从事数字工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应用、3S技术集成与应用、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等方面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培养方向
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2.摄影测量与遥感
3.地理信息工程
4.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气象应用
5.卫星导航与定位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或自行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9学分)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必修课。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值分析》、《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分析》、《遥感数据智能处理》以及《学术伦理与知识产权》。
2.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限选课包括:《导师自主设置课程》和《学术前沿讲座》。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选修课程的数量不宜过多,不符合本学科发展方向的少而偏的课程须取消,一般设置课程的数量与开设课程的数量比例为2:1。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选修课见附表。
2.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研究进展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附表:测绘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203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3192 | 数值分析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03193 | 现代测量数据处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194 | 遥感数据智能处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195 | 时空数据建模与大数据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196 | 学术伦理与知识产权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03169 | 学术前沿讲座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
D | s003197 | 现代大地测量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 7学分 |
s003198 | 遥感地学分析原理与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199 |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原理与应用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200 | 3S集成原理与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201 | GNSS原理与算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202 | 现代海洋测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318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
E | s003190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03191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5一级学科名称:地理学
(适应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学科简介
我校地理学一级学科源于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成立时设置的气候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及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设置为本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共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国家级实验平台,以及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南京研究中心和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南京真实性检验站,并在中央财政和省部共建学校机制下,建有3S集成与气象应用实验室、GIS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江苏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中心,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学科形成了以“3S”技术和数值模拟为手段,以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地理过程建模与环境遥感、资源开发利用及防灾减灾为重点的特色研究方向,并于2005年获得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列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建设学科,2014年被增列为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基本理论,具有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突出地理与气象融合交叉特色,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土、气象、环保、林业、农业、海洋等相关部门和企业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
三、培养方向
1. 自然地理学
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3. 人文地理学
4. 地理环境遥感
5. 环境与灾害地理学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英语,2学分。
科技写作,1个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考虑今后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授课内容主要含国情、省情、校情、军事、经济、艺术、体育、科技、教育、外文政治等。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实行专业学科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采取指导教师个人指导与学科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提倡与相关学科的专、兼职导师组成学科群体进行联合指导,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指导。对研究生的培养要贯彻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研究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支持鼓励研究生从事探索性研究。教学中应贯彻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以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三年内限3次申请。
在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查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途径,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促使研究生由课程学习阶段转入论文写作阶段,强化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由院党政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导师和研究生秘书组成考核小组;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研究进展情况;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做出评价,合格者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在筛选过程中,对不能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应进行延期或淘汰。具体考核内容和办法如下:
1.思想政治考核:由党总支负责组织评定。
2.学业成绩考核:检查研究生入学以来执行培养计划的情况,是否满足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课程及学分要求;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考入的研究生是否完成补修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2-3门。
3.综合水平考核:包括课程综合考试和专业外语考试。
4.科研能力考核:着重考核研究生是否具备按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能力。
未通过考核者参照《bat365正版app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bat365正版app校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选题方向原则上为本《培养方案》所列五个研究方向之一。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理论研究型论文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或提出新见解,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选题要强调应用背景,结合实际应用项目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学位论文写作和要求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评阅、盲审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学位论文方可送专家评阅或盲审,学位论文评阅或盲审程序和要求按bat365正版app有关规定执行。预答辩和论文评阅(或盲审)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和要求按bat365正版app有关规定执行。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应不少于16学时,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以“合格”为通过。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应不少于32学时,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实践完成后撰写1篇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附表:地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2学分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1学分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2学分 | |
s015010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1学分 | |
B | s003142 | 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03024 | 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5001 | 当代地理信息理论与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5002 | 遥感地学分析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15003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03169 | 学术前沿讲座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
D | s015004 |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7学分 |
s003019 | 现代地理学的数学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5005 | 地表过程与模拟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180 | GIS与气象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005 | 空间数据挖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5006 | 灾害遥感(全英文授课)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5007 | 区域发展与空间规划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3183 | 地学学术论文写作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
E | s015008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15009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5一级学科名称:水利工程
一、学科简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原水文气象学院)成立于2011年6月,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2017年10月更名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2018年获水利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9名,教授4名,副教授7名,外籍教师1名,9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专任教师都拥有博士学位,多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在学院任兼职教授。近五年来,本学科主持、承担科研项目近6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境外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9项,横向项目26项,科研总经费累计达1700余万元。SCI累计发表论文60篇,EI、EI核心、中文核心、权威期刊累计发表80余篇。
本学科拥有流域水文气象与生态水文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两个教学科研基地,本学科紧密跟踪与引领学科发展,积极服务于国家建设事业,基础雄厚,特色显著,目前已形成以气象为特色的水利工程学科,为应对变化环境下洪涝、干旱、泥石流、水资源紧缺等重大水文气象灾害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支撑大气科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实力位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本学科旨在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的现状和研究动态,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应用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解决较重要的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的综合型高级人才。
三、培养方向
1.气候变化与水循环;
2.生态水文与水环境保护;
3.陆面-大气相互作用;
4.水文不确定理论及应用;
5.水文气象灾害评估与防治。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2学分)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7学分)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2.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3.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bat365正版app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4.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5.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6.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7.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论文进展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接轨。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件:水利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 | 学科专业 | 水利工程 | ||||||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必修6学分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4017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14001 | 高等计算水力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必修9学分 | |
s014002 |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4003 | 现代水文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4004 | 水科学前沿进展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4005 | 现代水文模拟及预报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14006 | 专业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限选2学分 | |
s014007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1/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14008 | 现代水文信息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选 修 课 低 于 8 学 分 | |
s014009 | 水文水资源风险分析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4010 | 高等生态水文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4011 | 水资源系统规划与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4012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4013 | 水文气候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4014 | 土壤水文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s014015 | 学术报告 | 1 | 1 | 2 | 其他 | 其他 | 必修2学分 | |
s014016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76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始于2003年获批的环境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新增环境气象二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和2014年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一期、二期立项建设,2012年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2015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立项建设。本学科重点打造大气环境研究方向,强化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交叉渗透,深度国际化提升学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观测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产业应用相结合,开展重大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前瞻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本学科目前建有全国示范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国电环保研究院联合)、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科技厅立项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江苏省优势学科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的省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大气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
现有专任教师81人。拥有省部级团队2个,全国杰出科技人才、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和青年千人等国家级人才5人次,江苏特聘教授、双创、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等省部级人次39人次。学院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1500万元,年均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承担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能力;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题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业务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研究特色,确定本学科的培养方向如下:
1.大气环境
2.环境化学
3.环境污染控制机理与技术
4.环境材料
5.环境气象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3)实践环节(2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2.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3.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bat365正版app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4.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习导师负责制,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6.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7.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学位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同时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4160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4077 | 高等环境化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04163 | 大气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4080 | 水与废水处理原理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1学分 |
D | s004082 | 数值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8学分 |
环境材料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4122 | 环境气象学(Ⅱ)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环境微生物学(Ⅱ)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4155 | 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4131 | 土壤修复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4156 | 大气污染数值预报基础和模式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大气气溶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4157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讨论 | 考查 | ||
E | s004158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04159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空间天气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6二级学科名称:空间天气学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于2009年成立空间天气学博士学科点,并于2013年筹建空间天气研究所。研究所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空间天气监测与预报技术科研平台”的资助下,建设了一个大型数值计算高性能计算系统,计算能力达到120万亿次浮点运算速度,已拥有太阳射电望远镜、电离层等空间天气监测设备,实验室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与国家空间天气业务单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2011年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方面全面合作;与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已达成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意向,正式协议在近期签署。
本学科点共有教授10名(其中1名为国外高校教授),研究员1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6名,讲师4名,博士后1名,近三年内有6名赴境外进修。有江苏省双创团队,以及中国气象局特聘专家、江苏双创人才、江苏“333工程”和“青蓝工程”等人才。现有20余名在读研究生,其中5名成功获批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目,3名博士生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近5年在全国性空间物理大会上获4人次优秀青年论文奖。近3年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总立项经费250万余元;在研主要科研项目10余项,总立项经费660余万元。
研究所以空间天气与气象气候的关系研究为特色,瞄准国际前沿,在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太阳风能量对磁层和电离层的能量注入及其对极区电离层的影响、临近空间环境建模、空间天气与气象气候的关系等方面取得很多优秀成果,在各类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计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bat365正版app空间天气学学科从无到有,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科架构,国内外影响力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高,已成为我国空间天气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日地能量耦合过程研究
本方向进行灾害性空间天气过程研究,包括太阳爆发活动,CME等太阳扰动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磁层暴,电离层暴和热层暴等,重点研究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产生的场向电流将能量传输到极光电离层,再经过焦耳加热和电子沉降耗散掉。这一耦合过程产生复杂的磁层现象,如弓激波、磁层顶、极尖区等磁层边界,磁层顶电流、场向电流、磁尾电流、环电流等电流体系,各种波动过程。在电离层涉及极光的产生、电导率的变化、电流的闭合等等。
2.空间天气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研究数值仿真模型,对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在不同区域的行为进行系统化的数值模拟,开展数值预报实验和仿真,进行资料同化技术在空间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数值预报产品业务化和释用技术研究。
3.空间天气定量化预报模式研究
本方向研究空间天气的各种定量化预报模式,涉及太阳、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五大区域。包括空间天气统计预报技术研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值预报模型和产品业务化研究以及集成预报和服务的模式化研究。
4.空间天气与天气气候的关系研究
地面大尺度天气过程对中高层大气及电离层的影响,包括地面气象活动如台风、锋面、强对流天气过程等对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的影响;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研究,探讨可能存在的物理联系及其机制等;空间天气对气象卫星的影响研究,对应防范措施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空间天气对在轨卫星的影响。
5.空间天气灾害评估和对策研究;
利用空间天气灾害监测数据,建立空间天气灾害标准体系;研究灾害性空间天气对航天系统、无线通讯链路系统、地面技术系统等的影响,建立空间天气灾害效应评估模式,开展灾害影响预测和预报研究,灾害对策分析研究。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科的必修课。所有学生需根据研究方向和导师要求至少选择3门课程,每门3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件:空间天气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学科专业 | 空间天气学 | ||||||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56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7044 | 专业英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个学分 |
s007115 | 日地空间物理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05 | 等离子体物理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046 | 空间天气业务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16 | 高等大气环流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07136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1-2学分 |
D | s007119 | 磁层物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选修课 不低于8个学分 |
s007121 | 第二外语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7049 | 数值模拟与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045 | 空间天气预报预警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24 | 中高层大气物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055 | 环境辐射与防护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7133 | 电离气体电波传播原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050 | 空间天气数据处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s007157 | 学术报告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07158 | 实践活动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数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1 一级学科名称:数学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数学学科1978年招收首届数学本科生。数学与统计学院现设有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计系、大学数学部、数学教育实验中心、空间天气研究所、流体动力学研究院等教学研究机构。学院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空间天气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点;数学学科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在2016年江苏省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数学与统计学院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3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为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嵌入式培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整体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培养了包括国家“千人计划”、欧美大学终身教授在内的一批有着重要影响的杰出人才,在数值预报、气候统计、数据资料同化、微分方程应用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近百人。教师获国家千人计划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霍英东基金、江苏省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近40人次;55岁以下专业教师博士率超过95%,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约占70%,其中近20人为哈佛大学、库朗数学所等海外博士或博士后;拥有江苏省“双创团队”、中国气象局教学团队等省部级团队4个。
本学科近五年主持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近60项,到账项目经费约3千万;近年来在Trans. Amer. Math. Soc., Adv. Math., J. Funct. Anal., SIA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成果获得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摩穆国际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本学科拥有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江苏省统计科研基地,建有每秒126万亿次浮点运算速度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共建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培养提供教学与科研平台;建有4个教育部企业协同育人平台、5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社会资源。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数学人才。
2.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在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领域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同时,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学科领域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3.身心健康,能独立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股份制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教学、科研、生产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代数与数论
2.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
3.泛函分析及相关理论
4.数值分析与计算理论
5.应用概率统计
6.资料同化与最优控制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科的必修课。所有学生需根据研究方向和导师要求至少选择3门课程,每门3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数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56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7139 | 实分析与泛函分析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
s007102 | 抽象代数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061 | 拓扑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40 | Sobolev空间与偏微分方程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41 | 数值最优化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064 | 高等数值分析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42 | 高等数理统计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43 | 测度论与概率论基础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07136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
D | s007065 | 环与代数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代数与数论 | 8学分 |
s007070 | 环与模范畴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7071 | 同调代数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34 | 现代数论基础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072 | 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 | ||
s007073 | 非线性发展方程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074 | 非线性椭圆方程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075 | 偏微分方程选讲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44 | 非线性泛函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泛函分析及相关理论 | ||
s007145 | 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46 | 遍历理论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28 | 全纯函数空间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081 | 数字图像处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数值分析与计算理论 | ||
s007082 | 模式识别原理与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7083 | 小波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7147 | 偏微分方程的有限元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7084 | 微分方程数值解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7148 | 统计推断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应用概率统计 | ||
s007149 | 现代多元统计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7150 | 线性模型理论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51 | 非参数统计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7152 | 资料同化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资料同化与最优控制 | ||
s007153 | 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54 | 最优控制与变分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55 | 数值代数与优化算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s007137 | 学术报告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
s007138 | 实践活动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3一级学科名称:光学工程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源于本院设立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012年教育部改名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获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被列为“十一五”期间中国气象局局级重点建设学科。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专任教师中90.90%具有博士学位, 68.83%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知名研究机构访学经历。获国家“青年长江学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香江学者”、省“特聘教授”、省“双创人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24人次,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个。现有光电研究院、江苏省大气海洋光电探测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海洋环境探测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学科主要聚焦于光通信与光网络、光电检测与光传感以及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等领域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能从事光学工程科研、教学工作以及工程技术与管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我国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需要。
2.通过硕士阶段学习,掌握光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具备创新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性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公益活动,铸就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方向
1.光通信与光网络
2.光电检测与光传感
3.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PETS-5(2学分)、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9学分)
数值计算方法(2学分)、高等光学(3学分)、高级光通信系统(2学分)、高等光电子技术实验(2学分)。
2.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2学分)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1学分)、学术前沿讲座(1学分)。
D——专业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光电探测技术及应用(2学分)、光网络技术(3学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2学分)、光谱学与光谱技术(2学分)、光纤传感技术(2学分)、大气光学导论(2学分)、人文素养选修课(1学分)。
2.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学术报告(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硕士学习第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两学年。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负责根据培养方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选课。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光学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1041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21002 | 数值计算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21004 | 高等光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1039 | 高级光通信系统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1006 | 高等光电子技术实验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2102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21021 | 学术前沿讲座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21009 | 光电探测技术及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7学分 |
s021023 | 大气光学导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21011 | 光谱学与光谱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21012 | 光纤传感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21015 |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21040 | 光网络技术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
E | s021037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21038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5
一级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源于1978年设立的物理学的凝聚态物理方向,2004年设材料物理专业,2008年获校重点建设学科。2018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4名,80 %以上具有海外研究经历。获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香江学者”、省“特聘教授”、省“双创人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12人次,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个。拥有江苏省大气海洋光电探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环境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学科主要聚焦于信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材料设计与计算、材料加工与表面工程等领域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科研、教学工作以及工程技术与管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我国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需要。
2.通过硕士阶段学习,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具备创新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性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公益活动,铸就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方向
1.信息功能材料
2.新能源材料
3.材料设计与计算
4.材料加工与表面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学位课学分:16学分
2.1学位课(16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PETS-5(2学分)、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9学分)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2学分)、材料结构与性能(2学分)、材料表面与界面(2学分)、材料分析测试技术(3学分)
2.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2学分)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1学分)、材料科学前沿(1学分)
D——专业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材料表面工程(2学分)薄膜材料与技术(2学分)、第一性原理与材料设计(2学分)、新能源材料(2学分)、材料电化学(2学分)、敏感材料与器件(2学分)、半导体材料(2学分)、材料加工技术(2学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2学分)、先进材料制备技术(2学分)、人文素养选修课(1学分)
2.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2学分)
学术报告(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硕士学习第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两学年。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负责根据培养方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选课。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八、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1041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21025 |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21026 | 材料结构与性能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1027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21028 |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2102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21030 | 材料科学前沿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21031 | 材料表面工程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7学分 |
s021032 | 计算材料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21033 | 新能源材料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21034 | 材料电化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21035 | 传感材料与器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21036 | 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21015 |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
E | s021037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21038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学科简介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2003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08年列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自主设置气象信息技术与安全博士点。2009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学院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1月信息与通信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
近五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0余项,包括国家气象行业专项2项、军口“863”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110多项,到账科技经费超过4339.65万元。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建设科研基地,推动产学研发展和成果转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900余篇,其中被SCI(E)、EI、ISTP收录396篇,获得授权专利500多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项各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项1项等。
目前本学科点教授14人,副教授42人;近五年学科毕业硕士生167名,3名获省优秀硕士论文,人均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1.1篇,授权专利0.7项,就业率100%。本学科以通信理论和信息技术研究为基础,为气象、通信、电子类行业开展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
二、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思想品德要求,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应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领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3.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方向
1.信号与信息处理
2.雷达系统
3.仪器仪表技术
4.通信技术
5.微电子技术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5095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5045 | 随机过程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
s005080 | 数字图像处理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5081 | 高等电磁场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5019 | 数值分析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 矩阵论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05083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1学分 | |||||||||||||||
D | s005094 | 雷达系统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8学分 | |||||||||||||||
s005084 | 信号链电路设计与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85 | 智能识别与通信系统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86 | 微波工程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87 | 通信与信息处理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88 | 智能信息处理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89 | 光电技术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90 | 天线理论与工程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91 | 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50 | 传感器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s005092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
s005093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2
一级学科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87年,目前已形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硕士、博士)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连续两期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学科建设有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江苏省网络监控工程中心两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数字取证、气象数据挖掘两个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实验平台,并于2015年与密歇根州立大学共同建设“中美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以加强学科的国际合作交流与建设。专业拥有教师46人,其中教授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22人,8人入选江苏省紫金人才、333高层次人才、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培养工程。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40余项,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公益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等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到帐经费过亿元。目前本学科已进入ESI计算机学科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等级。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3.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网络空间安全
2.多媒体处理
3.大数据分析
4.物联网与云计算
5.量子计算与信息处理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9学分)
矩阵论,3学分。
算法设计与分析,3学分。
高级计算机网络,3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1学分。
人文素养选修,1学分。
D——专业选修课
计算机科学前沿进展,1学分。
安全通论,2学分。
多媒体技术,2学分。
信息隐藏与取证,2学分。
机器学习,2学分。
大数据分析,2学分。
物联网技术,2学分。
人文素养选修,1学分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活动,1学分。
学术报告,1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入学后3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除必修课外,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和科研工作的需要,选修若干门选修课。此外,要求研究生阅读有关的专业文献,完成相关的项目实践,参加讨论班、学术报告、完成学位论文等各种学术活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导师应对指导的硕士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做出具体规定,并建立文献阅读报告制度,由导师负责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3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3学期完成,开提报告应组织3-5名相近领域专家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答辩,专家投票超过三分之二同意,方可通过开提报告。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请答辩。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包括研究生自评总结、课程学习情况审核、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评定,最终由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做出综合评定意见。
硕士生应在开题后一学期内完成中期考核,根据中期考核评定意见,决定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中期考核主要针对硕士生开提报告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分进度正常﹑进度滞后和未按计划执行3种情况,对进度滞后的硕士研究生给以警示,对未按计划执行的硕士研究生劝其延期或更改为硕士研究生毕业总结论文。
3.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选听三分之二的学科前沿报告(研究生三年学习期间),将考勤的书面记录及其相关撰写的心得体会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答辩的前一个学期末将经导师签字后的书面材料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备查。
4.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正文一般应不少于3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年。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4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并尽量与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应饱满,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属于必修环节,共2个学分,计入总学分。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其中实践活动由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三部分组成。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1项或2项予以实施。
附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9099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9043 | 矩阵论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09067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9038 | 高级计算机网络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0908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09091 | 计算机技术新进展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7学分 |
s009092 | 安全通论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9093 | 信息隐藏与取证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9056 | 机器学习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9094 | 多媒体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9095 | 大数据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9081 | 物联网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s009097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09098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35 一级学科名称:软件工程
一、学科简介
软件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17人,中青年专任教师博士化比例已达到100%。特聘享誉全球的海外非全时教授40余位,16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研究员。软件工程专业依托学校50多年的办学经验和自身10多年开拓进取,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一是依托我校大气科学的学科优势,同时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持紧密联系,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气象行业”为人才培养特色定位,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的应用与研究兼顾的人才培养特色。二是积极开展深度国际化工作,提升师资国际化、科研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在本学科以及交叉学科领域形成了明显优势。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3.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软件理论与服务计算
2.云计算及气象云存储
3.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仿真技术
4.嵌入式软件技术
5.智能计算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9学分)
矩阵论,3学分。
算法设计与分析,3学分。
高级软件工程,3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人文素养选修,1学分。
D——专业选修课
计算机技术新进展,1学分。
机器学习,2学分。
多媒体技术,2学分。
大数据分析,2学分。
云计算,2学分。
软件体系结构,2学分。
软件需求与测试,2学分。
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2学分。
从以上专业课程中选修7学分。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活动,1学分。
学术报告,1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入学后1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除必修课外,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和科研工作的需要,选修若干门选修课。此外,要求研究生阅读有关的专业文献,完成相关的项目实践,参加讨论班、学术报告、完成学位论文等各种学术活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导师应对指导的硕士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做出具体规定,并建立文献阅读报告制度,由导师负责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3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3学期完成,开提报告应组织3-5名相近领域专家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答辩,专家投票超过三分之二同意,方可通过开提报告。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请答辩。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包括研究生自评总结、课程学习情况审核、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评定,最终由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做出综合评定意见。
硕士生应在开题后一学期内完成中期考核,根据中期考核评定意见,决定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中期考核主要针对硕士生开提报告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分进度正常﹑进度滞后和未按计划执行3种情况,对进度滞后的硕士研究生给以警示,对未按计划执行的硕士研究生劝其延期或更改为硕士研究生毕业总结论文。
3.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选听三分之二的学科前沿报告(研究生三年学习期间),将考勤的书面记录及其相关撰写的心得体会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答辩的前一个学期末将经导师签字后的书面材料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备查。
4.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正文一般应不少于3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年。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4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并尽量与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应饱满,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属于必修环节,共2个学分,计入总学分。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其中实践活动由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三部分组成。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1项或2项予以实施。
附表: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9099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9099 | 矩阵论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09067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9068 | 高级软件工程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0908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
D | s009091 | 计算机技术新进展 | 1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7学分 |
s009056 | 机器学习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9094 | 多媒体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9095 | 大数据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9096 | 云计算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9070 | 软件体系结构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9073 | 软件需求与测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9072 | 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s009097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2学分 | |
s009098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11
一级学科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于2016年获教育部批准,同年,本学科获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017年开始招生。现有专职教师73名,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48名,博士化比例92.5%,一年以上海外经历55%。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双创计划”人才2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8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4人。近5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8项,重点项目2项,到账经费6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1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5件,实用新型483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7项。本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智能控制与系统集成科研平台、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科研平台、电机与驱动系统科研平台等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科研平台;拥有bat365正版app中再德众自动化设备研究院、bat365正版app微特利电机研究院等7个校企研究院,拥有昆山硕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江苏微特利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等14个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其中2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本硕士点涵盖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等5个研究方向。本学科综合应用控制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结合科研前沿及市场需求展开研究,具有“理(论)实(践)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鲜明特点。
二、培养目标
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熟练运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方法。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作风。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毕业生可从事控制领域的教学、研发、设计、实现、运维和管理等工作,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培养方向
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3. 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
4. 系统工程
5. 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如果是学生个人原因未能按期毕业,经费由学生个人自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5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1。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6091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6068 | 矩阵论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s006069 | 数值分析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6070 | 随机分析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6071 | 线性系统理论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6008 |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6073 | 机器学习(全英文授课)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6075 | 现代检测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
s006088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1学分 | |
D | s006055 | 现代信号处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8学分 |
s006079 | 智能控制与应用(全英文授课)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6072 | 非线性系统理论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6061 | 模式识别与图像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6059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6033 | 机器人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6082 | 气象仪器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6083 | 气象能源资源评估与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s006089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06090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管理学一级学科代码:1202一级学科名称:工商管理
一、学科简介
我校设立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本科专业。通过强化工商管理学科队伍和平台建设,形成了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金融、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四个较为稳定的学科方向。
本学科有教授6人,副教授1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0.2%,具有境外研修经历教师占80.3%。以江苏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平台“经济管理综合创新实验平台”、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为依托,在会计与财务金融、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优势明显,近5年获得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内梅亨大学分别共建大数据管理决策研究中心、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条件。
二、培养目标
1.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工商管理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工商管理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3.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三、培养方向
1.企业管理
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向。营销管理方向主要包括网络营销、金融营销与国际市场营销等领域。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涉及区域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行业人力资源决策咨询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
2.会计与财务金融
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司金融等领域。具体涉及到财务管理、经济责任考核评价、绿色财务绩效评价与分析、投融资决策和金融风险管理。
3.技术经济及管理
该研究方向涉及国家科技政策、企业创新过程的微观管理、研究和开发管理、新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4.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该研究方向涉及当企业面临气候、能源、资源与环境等问题约束时,如何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升级。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2.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授课内容主要含国情、省情、校情、军事、经济、艺术、体育、科技、教育、外文政治等。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
选修课程的数量不宜过多,不符合本学科发展方向的少而偏的课程须取消,一般设置课程的数量与开设课程的数量比例为2:1。
2.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1085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11067 | 管理学前沿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11068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1053 | 中级统计学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1106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研讨班 | 考查 | 2学分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11070 | 管理运筹学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根据不同培养方向 至少选8学分 |
s011071 | 管理心理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72 | 组织行为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58 | 技术创新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59 | 会计与财务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60 | 营销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73 | 人力资源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74 | 管理数据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s011075 | 学术报告 | 16 | 1 | 1-3 | 听、做报告 | 其他 | 2学分 |
s011076 | 实践活动 | 16 | 1 | 3 | 课外实践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经济学一级学科代码:0202
一级学科名称:应用经济学
一、学科简介
2003年起,我校相继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工程本科专业。通过强化应用经济学学科队伍和平台建设,形成了金融、国际贸易、产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四个较为稳定的学科方向。
本学科有教授5人,副教授12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4.1%,具有境外研修经历教师占88.2%。以江苏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平台“经济管理综合创新实验平台”、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为依托,在金融、国际贸易、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研究优势明显,近5年获得1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内梅亨大学分别共建大数据管理决策研究中心、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与雷丁大学合作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3+1本科专业,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条件。
二、培养目标
1.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应用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应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应用经济学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3.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三、培养方向
1.金融
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微观金融主要包括投融资决策和金融风险管理。宏观金融主要包括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
2.国际贸易
此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等问题。
3.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研究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
4.人口、资源与环境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本方向主要研究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气候与环境问题。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2.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授课内容主要含国情、省情、校情、军事、经济、艺术、体育、科技、教育、外文政治等。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
2.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应用经济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1085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11068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11077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1054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1106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研讨班 | 考查 | 2学分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11078 | 金融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根据不同培养方向 至少选8学分 |
s011079 | 国际贸易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80 | 产业经济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81 | 环境经济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82 | 数理经济学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83 | 投资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84 | 经济数据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s011075 | 学术报告 | 16 | 1 | 1-3 | 听、做报告 | 其他 | 2学分 |
s011076 | 实践活动 | 16 | 1 | 3 | 课外实践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文学一级学科代码:0501
一级学科名称:中国语言文学
一、学科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注重从跨国、跨语言、跨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语言和文学现象。本学科点2000年起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2017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专任教师44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3人。有博士学位者34人,占比77%,海外研修教师占比25%,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居全省第6名。发表学术论文29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83篇,出版著作13部。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本一级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既植根于中国语言文学的优秀传统,又结合区域及地方省份、所在院校的文化资源,已建成3000万字的气象历史文献数据库,数据库建设经费投入近600万元,完成近百万字的“民国文学编年史”,具有门类齐全、方向交叉、特色鲜明、师资雄厚的学科特点。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治指导思想,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学术品德的基础学术人才。
1.崇尚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专业意识和较好的学术潜力,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本学科经典文献,比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重要语言文学现象及学术前沿动态;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问题,具备独立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并完成符合规范的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
2.具备一定的专业学习和知识获取能力;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提出具有一定学术深度的问题和见解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在所研究领域内进行调研、考察的实践能力;能较好地运用一门外语收集和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备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意识,并以较好的书面及口头表达与同行交流的学术交流能力。
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者能攻读高一级的学位,也能从事中国语言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基础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现代传媒和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文字和行政工作。
三、培养方向
本一级学科下设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五个学科方向。
1.文艺学:文艺学从美学高度研究作为艺术的文学,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创作、欣赏等文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文学活动进行理论的总结与指导。本学科点设有“人文气象研究院”“长三角城市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气象美学”“气象文学”的概念。其研究特色在于围绕文艺理论前沿,侧重文学作品与艺术图像的交叉关系研究;以南京、上海、扬州等长三角城市为切入点,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与文学呈现的互动;以跨学科视角研究气象美学,进而延伸至环境与生态美学领域。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本学科点建有巴哈马孔子学院,拥有江苏省首家省级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维语言综合训练中心。其研究特色在于运用族裔语理论,立足于一手史料,深入探究华文教育宏观背景下的微观设计,为解决当今汉语国际传播的“三教(教材、教师、教法)”问题提供借鉴;首次运用现代语言规划等理论,对民国时期的语言政策、民间运作进行公共政策学、语言学、文化学领域的交叉研究。
3.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为宗旨,本学科点打造了“气象历史文献信息平台”,已建成3000万字的气象历史文献数据库,致力于对中国科技、历史、文学文献中气象资料的分类与编年整理,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数据库。重视对中国古代气象著作、气象名家学术全集的校点整理;对敦煌文献中气象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4.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设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三个研究方向,主要以古代文学发展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等作为研究对象。本学科点的研究立足考证,运用中国传统评点学、西方阐释学与传播学理论,研究唐宋诗词的唱和、笺注、评点,关注明清戏曲续作、改编、评点、域外传播、节日演出等。运用文学地理学、生态美学等学科知识,研究气候、气象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与接受的影响。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发掘查禁文学、通俗文学、旧体文学、翻译文学的史料文献,阐释其文学价值。重新考查民国文学的范畴、特质、发生机制、当下意义等问题;依托历史档案、口述历史探析民国文学发展演变规律;结合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成果,考察民国文学的商业叙事、科学与民国文学发展等命题;以文本的审美为基础,解析乡土文学的时代特色及其价值差异。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总学分为26学分,其中学位课15学分。
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必修课程包含:
公共基础课(6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3学分)、英语训练2门(3学分);
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选修课程包含:限选课:研究方向前沿课程(1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
实践学习(2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课程学习为基础,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2.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科研训练和实践活动的培养,通过实例分析、课程讨论、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3.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为硕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要,可以组建硕士生导师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
培养方法:
1.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应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2.课程学习是硕士生培养的核心环节,应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所以学位课程一般安排在前三个学期内完成。
3.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研究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导师或导师组在确定硕士生后尽早将必读文献目录发给硕士生,并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硕士生应认真阅读指定必读的经典文献。
4.硕士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和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学位课程和学术专题研究相结合,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并准备在导师组进行开题,开题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
5.论文工作环节应侧重于对硕士生系统、全面的科研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中期考核
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需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注重引导研究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工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1.选题和开题
硕士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和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学术领域的专题性或专业知识运用的实践性。
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内容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
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3
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
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硕士生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字数一般不低于3万字。
3.学位论文审查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须经过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审查,三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实行预答辩制度,预答辩不通过者,答辩委员会有权决定延期答辩,具体延期期限,由指导教师决定,至论文预答辩通过。
硕士学位论文设置查重(相似度)环节,重复率不得超过20%。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全部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创作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2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10076 | 文艺学研究方法与热点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10077 | 文学研究方法与热点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078 | 语言文献学研究方法与热点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1007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小组讨论 | 考查 | 1学分 |
D | s010080 | 20世纪美学思潮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8学分 |
s010081 | 20世纪文艺理论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82 |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83 |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84 | 诗词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85 | 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86 | 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87 | 民国文学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88 | 汉语语法学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89 | 应用语言学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90 | 文献学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91 | 中国古典戏剧文学与文献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92 | 学术论文写作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s010093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10094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文学一级学科代码:0502
一级学科名称:外国语言文学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端于1960的外语教学组,1978年起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 2001年起招收日语专业本科生。 2011年获批翻译本科专业。 2014年获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师中有教授 11名,副教授 30名,博士 18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 20项,承担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出版著作30余部,CSSCI以上论文100余篇。该学科拥有江苏省第一家省级语言实验教学示范范中心,建有先进的同传实验室、笔译实验室。在外国现当代文学、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区域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培养目标
1.应掌握系统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掌握外国语言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3.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培养方向
1.外国文学
2.翻译学
3.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4.国别与区域研究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见附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8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附表: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0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0032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10095 |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
s010096 | 二外(日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英语 | ||
s010097 | 外国文学导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098 | 语言学导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099 | 翻译学导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00 | 二外(英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日语 | ||
s010101 | 日本文学批评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02 | 日语语言学导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03 | 翻译学导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1007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1学分 | |
D | s990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8学分 | |
s010104 | 西方译论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05 | 英美现当代小说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英 语 | ||
s010106 | 句法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07 | 认知语言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08 | 中外翻译史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09 | 西方文论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10 | 中国与欧美关系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11 | 欧美社会与文化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12 | 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日语 | ||
s010113 | 日本社会与文化专题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14 | 日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15 | 日本思想史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16 | 日本问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117 | 中日关系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E | s010093 | 学术报告 | 16 | 1 | 答辩前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
s010094 | 实践活动 | 16 | 1 | 答辩前 | 其他 | 考查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12 一级学科名称:科学技术史
一、学科简介
20世纪60年代,王鹏飞、冯秀藻、陈学溶等老一辈气象学家开拓气象科技史领域。1983年成立中国气象学会气象史志委员会,挂靠我校。2011年获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组建科学技术史研究院,2017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点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大气科学学科,以历史气候、地理、海洋、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研究见长,气象科技史方向独树一帜。在国内率先开展传统工艺理论体系与振兴路径探索,在造纸术起源与演变、传统工艺调查和古代科技交流传播研究等国内领先。
学科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七。已建成两个省部级平台:省部级(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省重点序列);四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拥有研究人员28人,其中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青蓝工程”等人才工程。2012年以来共发表CSSCI、SSCI、SCI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40部、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60多项。
研究生优质就业率名列前茅,供职于国家级或省部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博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多数已成为本部门业务骨干。
二、培养目标
科学技术史学科旨在通过规范的学术训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科研和应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在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科学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气象科技史
2.技术史与传统工艺
3.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
4.科学技术与社会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学位课22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在指导上采取以导师负责制为主,学科点集体培养相结合。
2.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学术交流、学术成果和实践四个环节的详细目标计划,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应跨方向选课。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签字确认后,在入学两个月内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
3.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4.科研能力培养以研究生自学为主,指导教师应积极引导,着力培养研究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5.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6次以上课程学习以外的专题学术讲座,并将有关书面记录或撰写的心得体会提交导师签字确认,在第四学期结束前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
6.研究生的课程外考核分第一学年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第一学年年度考核一般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重点考核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和课程学习情况,评选品学兼优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在入学后第三学期进行;毕业考核在毕业前进行,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共同对研究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科研等情况做出综合评价,评选优秀毕业生。未通过考核者参照bat365正版app硕士研究生相关规定执行。
七、中期考核
研究生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研究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
研究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研究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也要力求和学科点相关研究接轨。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进度、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等。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bat365正版app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九、学术论文
研究生必须以bat365正版app为第一单位发表1篇(含)以上科技史类学术论文才能申请硕士学位。学术论文发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北大核心或以上级别(CSSCI、SCI、SSCI)期刊论文1篇;(2)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发表CSSCI或SCI或SSCI或北大核心期刊论文,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每篇论文只计算一名研究生)。具体按照研究生院《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的要求》(2018)执行。
十、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9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附表:科学技术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 法政学院 | 学科专业 | 科学技术史 | |||||
组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2009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10063 | 中国科学技术史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16分 |
s010065 | 世界科学技术史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048 | 科技原著导读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047 | 科技史文献、理论与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044 | 中国通史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050 | 气象科技史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071 | 科技考古概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0069 | 传统工艺概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10049 | 科学技术哲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分 |
s010062 | 科技与社会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53 | 中外科技交流史论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10067 | 气象灾害史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12分 |
s012001 | 地理史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2002 | 历史气候变化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2003 | 科技古汉语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2004 | 科学编史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2005 | 机械史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73 | 文物保护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2006 | 矿冶考古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2007 | 中外科技交流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61 | 科技传播与政策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0060 | 技术哲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2008 | 传统工艺保护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代码:0305
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bat365正版app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江苏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研究基地、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等多个学科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拥有一支年龄梯队合理、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好、科研能力强的导师队伍,目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其中教授11人;包括江苏省“五个一批工程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与青年骨干等各类人才10余人。目前该学科已经形成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历史动力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本学科点导师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和青年项目等20多项,获得了一批省级教学和科研优秀成果奖,项目和获奖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功底、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能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能够在教育、宣传、出版等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部门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5.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四、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
学分要求:总学分≥26学分。
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专业基础课:9学分
限选课:2学分;
专业选修课:至少7学分
实践环节:2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要既教书又育人,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与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导师一般在入学一个月内通过师生互选、学院协调后确定。导师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好课程学习指导计划,第三学期制定好论文工作计划。
3.在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上,学院注重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将集体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
4.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研究的科学研究能力。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5.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6.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无论是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或实践课程都注意培养研究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7.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
六、考核方式
1.公共基础课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进行考核。
2.专业基础课考核采取考试方式进行,由任课教师组织,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或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
3.专业选修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由任课老师组织。
4.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中期考核小组组织实施。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按规定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达不到要求的,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延期时间最长为1年。如仍未通过考核,参照《bat365正版app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5.实践环节考核:助教或助研工作情况、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参加学术报告及实践活动情况在毕业前认定。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在通过中期考核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开题和写作。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应该在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内容包括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综述、选题意义、内容提要、框架结构、详细提纲、创新点、参考文献等。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通过学院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论文选题不能再改变,如确实需要做重大变化的,必须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水平必须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论文的要求。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能够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符合国内学术界通行的学术规范。论文格式与形式必须包括:题目、扉页、作者、目录、摘要(中、外文)、关键词、导论(前言)、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等几部分。字数在30000字以上。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正式答辩一般应在每年的5月底之前完成,答辩的要求和程序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进行。答辩通过后方可向校学位委员会提出授予学位的申请。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八、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论文
学生在答辩之前应按照学校要求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
2.学术报告
学生在学期间需听专家学术报告10次以上,做学术报告2次以上;参加学术报告活动的情况经考核后计入学分
3.实践活动
(1)担任助教或助研,至少一年以上。
(2)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导师或其他来源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等。研究生导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科学研究活动。
(3)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政治学习、形势报告及其他讲座活动,
(4)参加学院组织的其他活动,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附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科专业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 法法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90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08073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0800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研究研究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6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74 |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08076 | 专业文献阅读 | 16 | 1 | 1、2 | 其他 | 考查 | 2学分 |
s008077 | 学术论文写作 | 16 | 1 | 1、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08084 | 党史党建专题研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7学分 |
s00808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8008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8040 | 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8086 |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前沿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8031 | 伦理学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8087 |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s008088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08089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1201
一级学科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是在我校2000年设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于201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管理工程学院围绕本学科组建了一支以李廉水教授等学科带头人为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设立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省部级和校级高层次科研基地,承担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委重大课题,指导研究生在Omega、EJOR、Energy Policy、中国软科学等SCI、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本学科依托学校大气科学学科优势,形成了以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为特色、多方向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培养方向包括制造业管理工程、优化方法与应急决策、金融工程、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本学科为依托,为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重点培养视野开阔、人格健全、情操高尚、研究基础扎实、精通专业领域知识、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科研人才和工程技术管理人才。具体要求是:
1.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扎实的管理基本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精通专业方向的核心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去解决实践面临问题和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掌握科学量化的分析方法和研究路径,特别强调对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优化决策、计算实验等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3.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制造业管理工程
1.1制造业创新管理;
1.2制造业智能化理论;
1.3绿色制造理论;
1.4产业聚集理论。
2.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
2.1决策分析;
2.2灾害应急决策;
2.3智能预测理论与方法;
2.4大数据决策;
2.5复杂系统建模与数据挖掘;
2.6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
3.金融工程
3.1金融风险管理;
3.2量化投资与决策;
3.3大数据金融;
3.4气象金融;
3.5区块链金融。
4.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
4.1气象灾害管理;
4.2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
4.3能源战略与管理;
4.4能源与环境系统建模;
4.5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
5.信息管理与物流工程
5.1信息资源管理;
5.2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
5.3数据智能与信息系统;
5.4物流系统优化;
5.5供应链管理;
5.6生产运作管理。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及学分设置见附件课程设置。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1-2学分)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7-8学分)
根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设置专业选修课。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学分设置见附件课程设置。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其中,学术报告1个学分,实践活动1个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经学院审核批准后,送研究生院备案。今后,在学院统一协调下,由导师负责具体的培养工作。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2.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3.校公共课程和院公共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则采取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4.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5.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深入社会实践,参加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
6.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bat365正版app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七、中期考核
为了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对在校研究生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精神,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考核时间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1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原则上应在国内或者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一次不少于10分钟的学术报告。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附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6012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s011013 | 管理学前沿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s016001 | 高级经济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6002 | 高级统计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1061 | 预测与决策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1054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16003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4学分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考查 | ||
s016004 | 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专题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s016005 | 系统工程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5学分 |
s016006 | 研究方法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41 |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57 | 管理思想史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62 | 博弈论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38 | 管理信息系统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6007 | 金融风险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6008 | 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44 |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63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1047 | 灰色系统理论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16009 | Matlab高级应用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s016010 | 学术报告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2学分 |
s016011 | 实践活动 | 16 | 1 | 2 | 其他 | 其他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农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农学一级学科代码:0951一级学科名称:农学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应用气象学院农业硕士主要依托应用气象学本科专业,具有应用气象学硕士、博士学位点。应用气象学专业其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农业气象学专业,1978年获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改名为应用气象学专业,2003年获得应用气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应用气象学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点,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应用气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学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应用气象学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专业。本专业在中国多种社会机构的专业排名中,连续十多年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始终为全国同类专业中唯一的A++专业,也是bat365正版app大气科学双一流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拥有WMO国际应用气象研究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应用气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耶鲁大学-bat365正版app大气环境中心等国际和国内一流的应用气象学教学科研平台,是江苏省高校应用气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侧重培养具有农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模型、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农业遥感与地理信息处理、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教师水平高,目前在职专职教师37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人,拥有“陆地碳水循环与气候变化”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农业与生态环境气象”江苏高等学校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拥有中组部“千人计划”人才2人,其他省部级人才称号6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教师100%博士化,90%的教师具有海外研修背景,近5年在《NATUR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300多篇高水平论文,获得了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为代表的20余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年均科研经费近800万元。
目前本专业拥有在校本科生500余名,硕士研究生16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超过98%,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率100%,毕业生受到中国气象局及地方气象局的好评。
二、培养目标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较好的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扎实的计算机技能,掌握本学科最前沿动态及技术,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学术上的创新,具备基本学术能力,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都急需具备农学和大气科学知识的具有“气象”特色的能够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的高层次农业应用型人才;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农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培养方向
1.方向一:农业气象信息化
2.方向二:设施小气候优化调控
3.方向三:农业防灾减灾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农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3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2.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5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所有硕士生必修。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理、工科选自然辩证法,文、法、管理学科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专业学位硕士英语,3学分,授课内容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和论文写作能力等。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含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2非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选修课程的数量不宜过多,不符合本学科发展方向的少而偏的课程须取消,一般设置课程的数量与开设课程的数量比例为2:1。
2.3实践环节(4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案例教学。
如果相关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有特殊规定,该专业的课程应依据相关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来设置。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基地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农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企业实践类课程、学位论文选题、专业实践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注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赋予研究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使研究生得到更多实践环节的锻炼,研究生除参与科研实践外,在学期间还应参加其他实践环节的训练。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案例分析等。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论文选题一般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论文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设计需在解决关键性工程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新工艺、新产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研报告需有对农业存在问题详细描述和合理的解决方案。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4学分。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专业实践可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或者依托江苏省农垦集团产学研合作基地、江苏昆山市大唐农业生态园校外实习基地、南京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就业实习基地、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实习基地、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产学研基地、新疆沙漠气象研究所应用气象产学研基地、江苏昆山市应用气象产学研基地、河南省商丘市气象局产学研基地、安徽宿州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科研基地、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产学研基地,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一般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叉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期中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各培养单位及时汇总表格,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将表格报研究生院。
2.专业实践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校内外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农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2135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基础理论课程 | z002001 |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z002002 |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2003 |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专业技术课程 | z002004 | 农业信息化导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2005 | 农业信息化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 z002006 | 农业信息化进展 | 32 | 2 | 1 | 讲座教学 | 考查 | ||
z002007 | 农业应用系统开发 | 32 | 2 | 1 | 讲课/实习 | 考查 | |||
C | z002008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其他 | 考查 | 3学分 | |
z002009 | 农业气象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D | z002010 | 农业模型学基础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4学分 | |
z002011 |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2012 | 灌溉排水工程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2013 | 农业生物环境调控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2014 | 作物栽培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2015 | 系统工程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2016 | 农业气象灾害与评估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2008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2017 | FORTRAN程序设计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2018 | 专业外语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z002019 | 专业实践 | 64 | 4 | 其他 | 其他 | 4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专业领域代码:085229
专业领域名称:环境工程
一、学科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始建于2004年,2008-2009年相继获批环境工程学士学位和工程硕士授权点,分别与2010年、2018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本硕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工矿企业、城镇、区域及流域的水、气、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治理、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专业在学科平台、师资力量、教学培养模式与体系建设等方面表现出了起点高、发展快、有特色的发展趋势。
本学科目前建有全国示范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国电环保研究院联合)、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科技厅立项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江苏省优势学科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的省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创建有3个企业研究生院,17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22家研究生实践基地,在大气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先后与美国佛蒙特大学、底特律大学合作办学获批境工程专业1+1硕士和3+1+1本硕项目,国际化合作办学卓有成效。
目前拥有研究生校内导师45人,校外导师40人,其中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学者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3人、江苏特聘教授5人。学院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1500万元,年均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二、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领域培养目标为:
1.环境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环境工程工程硕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及项目管理的能力。
三、培养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特色,确定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如下:
1.大气环境监测与仪器研发
2.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
4.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
5.环境材料开发与污染防治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一般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具体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9〕23号)文件要求确定。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附表1)
学位课(15学分)
非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
实践环节(4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企业实践类课程、学位论文选题、专业实践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论文形式: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工程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新工艺、新产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 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4学分。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专业实践的组织可采取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或者依托于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一般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叉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期中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各培养单位及时汇总表格,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将表格报研究生院。
2.专业实践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校内外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3.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和工程实践应用,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参加不低于10次的学术报告会,并撰写体会。计2学分。
附表: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4160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基础理论课程 | z004047 | 工程数学(数值分析)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s004077 | 高等环境化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专业技术课程 | z004007 |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实践教学课程 | z004051 | 仪器分析实训 | 32 | 2 | 1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C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1学分 | |
D | z004009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6学分 | |
z004055 | 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4049 | 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4037 | 环境材料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4020 | 环境生物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7126 | 数学建模培训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4056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讨论 | 考查 | |||
E | z004057 | 环境工程案例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4058 | 学术报告 | 2 | 其他 | 参加学术报告10次,学术研讨活动至少2次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专业领域代码:085229
专业领域名称:环境工程
一、学科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始建于2004年,2008-2009年相继获批环境工程学士学位和工程硕士授权点,分别与2010年、2018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本硕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工矿企业、城镇、区域及流域的水、气、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治理、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专业在学科平台、师资力量、教学培养模式与体系建设等方面表现出了起点高、发展快、有特色的发展趋势。
本学科目前建有全国示范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国电环保研究院联合)、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科技厅立项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江苏省优势学科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的省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创建有3个企业研究生院,17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22家研究生实践基地,在大气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先后与美国佛蒙特大学、底特律大学合作办学获批境工程专业1+1硕士和3+1+1本硕项目,国际化合作办学卓有成效。
目前拥有研究生校内导师45人,校外导师40人,其中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学者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3人、江苏特聘教授5人。学院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1500万元,年均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工程应用、按宽口径培养和多学科综合的特点,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本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目标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思想品德方面,系统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职业素养方面,①具有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的坚实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②能够针对环境工程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③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状况和趋势,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环境工程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④能够设计针对环境工程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污染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和单元处理设施或装置,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⑤具备承担环境工程技术和组织施工建设的能力,以及在该领域从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⑥具备环境工程设施运营及管理的能力;⑦具备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⑧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环境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会话和写作能力;⑨具备环境工程领域求索新知识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3.身心健康方面,身心健康情况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研究生招生体检标准,能够保证在校正常学习、生活,服从统一管理,能与导师、同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友爱互助。
三、培养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特色,本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方向如下:
1.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
2.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
3.环境材料开发与污染防治
4.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5.环境管理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实行弹性学制。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方式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按照出勤率考核,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6个月。
2.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允许并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或延续)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工作,优秀的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答辩,但总年限不得低于2年,其中学位论文阶段(从完成开题报告开始)不得少于10个月。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附表1)
学位课(15学分)
非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
实践环节(4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
1.1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工作与学习兼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在整个学习期间,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其余课程学习或相对集中或在业余时间进行。
1.2为保证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的学习和培养质量,其所在单位应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或工程设计工作。
1.3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2.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严格遵循全国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以在学校学习为主,专业硕士的文化理论主干课程与工学硕士相同,但增设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实习基地企业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是强化实践能力培训的重要环节。
结合双导师承担的工程背景的理论课题、工艺研究和工程项目开展论文研究结合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以解决企业遇到的专业问题或科研课题为主,强调应用性、开发性、创新性,强调论文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七、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等。
3.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工程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新工艺、新产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申请工程硕士学位必须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5.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聘请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论文评阅。评阅人对论文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等方面写出评语,并对论文是否可以进行答辩提出明确意见,同时作者本人应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6.在收到至少两名论文评阅人同意进行论文答辩的评阅意见后,方可组织对工程硕士论文的正式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如果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则不包含导师)。答辩委员会应对答辩人进行严格的考查,并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价值作出评价,判明成绩,写出评语,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确定是否授予学位。学位论文答辩不通过者,按学校学位授予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7.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8.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八、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4学分。
1.实践环节
工程硕士研究生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具体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填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校内外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计2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2.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和工程实践应用,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参加不低于5次的学术报告会,并撰写体会。计2学分。
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GS010001 | 专业学位硕士英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4160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基础理论课程 | GS004015 | 工程数学(数理统计)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9学分 |
GS004016 | 高等环境化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专业技术课程 | GS004003 |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 z004051 | 仪器分析实训 | 32 | 2 | 1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C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1学分 | |
D | GS004005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6学分 | |
z004055 | 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GS004025 | 大气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GS004022 | 大气气溶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GS004012 | 环境影响评价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4056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讨论 | 考查 | |||
E | GS004026 | 专业实践 | ≥6个月 | 2 | 2 | 工程实践 | 考查 | 4学分 | |
z004058 | 学术报告 | ≥5次 | 2 | 1-2 | 学术报告 | 考查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应用统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专业领域代码:025200
专业领域名称:应用统计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2000年获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设统计学本科专业,2008年数学学科被列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统计学本科专业被列为中国气象局品牌特色专业,2009年数学、统计学与大气科学融合设立空间天气学二级博士点,2011年成立数学与统计学院,获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概率统计二级学科;2012年统计学专业获批为江苏省重点专业;2013年增设应用统计学本科专业,2016年在江苏学位点评估中名列数学、统计学科第一获得“优秀”等次,2017年被列为我校大气科学国家“双一流”建设相关学科之一,2017年获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数学/统计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近百人。教师获国家千人计划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霍英东基金、江苏省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近40人次;55岁以下专业教师博士率超过95%,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约占70%,其中近20人为哈佛大学、库朗数学所等海外博士或博士后;拥有江苏省“双创团队”、中国气象局教学团队等省部级团队4个。
本学科建有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关注社会与区域发展需求,注重与行业或职业发展的衔接:长期与企事业单位协同合作,开展质量管理、计量经济、信息管理等统计实务研究;与信息咨询公司、省市各级统计局合作,培养数据采集、存取、架构、处理、分析和挖掘的高端技术人才;充分结合我校气象行业特色,与各级气象部门联合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业务能力培养。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旨在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气象系统、企事业单位和咨询机构等培养具有扎实的统计学基础,能从事统计调查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等的具有国际化视野、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如下:
1.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求实进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应用统计专门人才。
2.培养具有扎实的统计专业基础,受到良好统计专业训练,系统掌握数据采集、整理、描述、推断和预测等专业技能,能熟练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具有独立从事实际领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应用型统计人才。
3.身心健康,能独立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股份制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教学、科研、生产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统计学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非常广泛的领域,结合我校特点和社会需求,设置以下四个培养方向:
1.经济与社会统计:包括统计调查、计量经济、统计预测与决策等;
2.大数据分析:包括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统计推断及现代统计方法在医学、气象、工程、政府统计业务等方面的应用;
3.工业统计与质量控制:包括统计过程控制、抽样检验、质量管理、可靠性分析等;
4.气象与气候统计:包括气象数据建模、气候统计诊断、气象统计预报、气象灾害评估等。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标准学制为2年(在职学习的可延长1年)。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科的必修课。含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践教学系列课程。所有学生除基础理论课程之外,需根据研究方向和导师至少选择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和一门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2)非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应用统计前沿讲座,1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3)实践环节(4学分)
E——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4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采用在校学习与到实际部门专业实习,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重视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现场研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由实际问题出发,注重对学生统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并聘请有关行业部门专家授课或开设专题报告。
3.突出应用统计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研究生在专家指导下参加专业实习,提交实习报告。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4.实行导师负责的导师组制。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导师组,由导师组指导学生确定专业方向和学习规划,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和撰写学位论文。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末,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学位论文的内容应与实际问题、实际数据和实际案例紧密结合,可以是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调研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应用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等。鼓励学位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内容相关。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工程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新工艺、新产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通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审查并出具书面结论,论文的总文字复制比应低于20%。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凡学生完成规定的培养计划,修满26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由我校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其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九、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4学分。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在学习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应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以此作为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具有三年以上统计数据分析、金融统计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通过提交专业实务工作总结等方式,获得相应学分。
2.专业实践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校内外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应用统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7156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基础理论课程 | z007001 | 高等数理统计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z007002 | 线性模型及其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专业技术课程 | z007003 | 统计算法与软件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7004 | 现代多元统计方法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07005 | 抽样技术与统计调查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7006 |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07007 | 数据挖掘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07008 | 计量经济方法与应用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07009 | 气象统计方法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 z007010 | 统计案例实务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07011 | 大数据案例分析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C | s007136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2学分 | |
z007013 | 应用统计前沿讲座 | 16 | 1 | 2 | 讲座 | 考查 | |||
D | z007014 | 统计质量管理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5学分 | |
z007015 | 统计预测与决策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07016 | 应用非参数统计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7017 | 模式识别原理与技术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07018 | 数字图像处理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z007019 | 专业实践 | 6个月 | 4 | 3 | 其他 | 考查 | 4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专业领域代码:085208
专业领域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
一、学科简介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2003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08年列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自主设置气象信息技术与安全博士点。2009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学院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1月信息与通信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
近五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0余项,包括国家气象行业专项2项、军口“863”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110多项,到账科技经费超过4339.65万元。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建设科研基地,推动产学研发展和成果转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900余篇,其中被SCI(E)、EI、ISTP收录396篇,获得授权专利500多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项各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项1项等。
目前本学科点教授14人,副教授42人;近五年学科毕业硕士生167名,3名获省优秀硕士论文,人均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1.1篇,授权专利0.7项,就业率100%。本学科以通信理论和信息技术研究为基础,为气象、通信、电子类行业开展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
二、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型硕士生培养目标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思想品德要求,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职业素养要求,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必须要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方向
1.现代信号与信息处理
2.雷达系统
3.仪器仪表技术
4.通信技术
5.微电子技术与光电信号处理
6.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年或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所有硕士生必修。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理、工科选自然辩证法,文、法、管理学科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专业学位硕士英语,3学分,授课内容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和论文写作能力等。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含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非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
选修课程的数量不宜过多,不符合本学科发展方向的少而偏的课程须取消,一般设置课程的数量与开设课程的数量比例为2:1。
(3)实践环节(4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案例教学。
如果相关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有特殊规定,该专业的课程应依据相关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来设置。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企业实践类课程、学位论文选题、专业实践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注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赋予研究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使研究生得到更多实践环节的锻炼,研究生除参与科研实践外,在学期间还应参加其他实践环节的训练。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案例分析等。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工程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新工艺、新产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4学分。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专业实践的组织可采取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或者依托于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一般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叉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期中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各培养单位及时汇总表格,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将表格报研究生院。
2.专业实践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校内外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
s008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5095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基础理论课程 | z005017 | 随机过程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z005075 | 数值分析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专业技术课程 | s005080 | 数字图像处理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5081 | 高等电磁场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 z005076 | 现代项目管理概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s005083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1学分 | |
D | s005094 | 雷达系统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6学分 | |
s005084 | 信号链电路设计与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85 | 智能识别与通信系统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86 | 微波工程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87 | 通信与信息处理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5077 | 智能信息处理专题研讨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5078 | 光电技术专题研讨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90 | 天线理论与工程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005091 | 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5079 |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z005080 | 专业实践 | 64 | 4 | 其他 | 其他 | 4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专业领域代码:085210
专业领域名称:控制工程
一、学科简介
本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4年获教育部批准,2015年开始招生。现有专职教师74名,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49名,博士化比例92.5%,一年以上海外经历55%。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双创计划”人才2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8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4人。近5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8项,重点项目2项,到账经费6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1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5件,实用新型483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7项。本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智能控制与系统集成科研平台、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科研平台、电机与驱动系统科研平台等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科研平台;拥有bat365正版app中再德众自动化设备研究院、bat365正版app微特利电机研究院等7个校企研究院,拥有昆山硕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江苏微特利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等14个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其中2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
本工程领域以图像处理、大数据分析、工业生产自动化、大气探测、气象信息互联、新能源应用等为背景,领域范围包括:大数据分析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气象仪器与装备的设计与开发、工业生产自动化装置与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控制工程设备及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
二、培养目标
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工程领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胜任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培养未来优秀设计型、创新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控制工程及相关行业产品或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产品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领域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6)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方向
1.大数据分析技术
2.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
3.机器人智能控制
4.电力系统分析与集成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年或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5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2。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企业实践类课程、学位论文选题、专业实践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注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赋予研究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使研究生得到更多实践环节的锻炼,研究生除参与科研实践外,在学期间还应参加其他实践环节的训练。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案例分析等。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工程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新工艺、新产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4学分。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专业实践的组织可采取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或者依托于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一般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叉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期中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各培养单位及时汇总表格,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将表格报研究生院。
2.专业实践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校内外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 信息与控制学院 | 学科专业 | 控制工程 | ||||||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A | s0008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08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6091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基础理论课程 | z006001 | 矩阵论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不少于9学分 | |
z006002 | 数值分析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专业技术课程 | z006024 | 线性系统理论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06003 | 现代信号处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 z006009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32 | 2 | 1 | 考试 | |||
z006025 | 机器人技术 | 32 | 2 | 2 | 实践课 | 考试 | |||
z006007 | FPGA/CPLD设计 | 32 | 2 | 2 | 实践课 | 考试 | |||
C | s006088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
z006028 | 工程伦理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6019 |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分 | ||
z006029 | 非线性系统理论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6031 | 智能控制与应用 (全英文授课)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6032 | 机器学习(全英文授课)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6033 | 模式识别与图像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6035 | 现代检测技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6036 | 智能化测控系统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6037 | 气象仪器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6039 | 气象能源资源评估与应用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6040 | 特种电机及其控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06017 | 现代变频调速技术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其他 | 其他 | |||
E | z006014 | 专业实践 | 64 | 4 | 其他 | 其他 | 4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专业领域代码:125300
专业领域名称:会计硕士
一、学科简介
会计专业领域依托我校大气科学与环境科学优势学科,依据会计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结合社会需求,体现“规范+特色”,形成CFO、CPA、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等三个主要方向。2007年会计学专业成功申获国家级财务会计人才培养实验区,2007年以会计学、财务管理为主的工商管理学科成功申获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2008年会计学专业成功申获江苏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财务管理专业成功申获校级特色专业,2012年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成功申获江苏省工商管理类重点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2010年建成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2012年建立bat365正版app富华会计审计发展研究院,2013年申获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经多年建设与发展,本专业领域已成为省内独具特色的会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本学科有教授3人,副教授12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89.2%,具有境外研修经历教师占78.3%。以江苏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平台“经济管理综合创新实验平台”、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为依托,在技术经济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研究优势明显,近5年获得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培养目标
立足气象行业,面向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行政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兼具气象行业基本知识,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应对多变商业环境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基本要求为: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掌握宽广的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现代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应对多变商业环境的学习能力和战略意识,敏捷的分析决策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会计管理工作的领导潜质。
3.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了解气象行业基本知识。
4.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三、培养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我校会计专业特色,确定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如下:
1. CFO方向,主要学科领域为财务管理,以培养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为目标;
2. CPA方向,主要学科领域为会计和审计方向,以培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
3.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方向,主要学科领域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及财务管理,以培养包括气象系统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及非营利组织的总会计师及高级财务人才为目标。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会计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MPAcc)的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42学分
学位课学分:24学分
2.课程设置
2.1学位课(24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所有硕士生必修。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理、工科选自然辩证法,文、法、管理学科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18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含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2非学位课(不少于14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授课内容主要含国情、省情、校情、军事、经济、艺术、体育、科技、教育、外文政治等。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
选修课程的数量不宜过多,不符合本学科发展方向的少而偏的课程须取消,一般设置课程的数量与开设课程的数量比例为2:1。
2.3实践环节(4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案例教学。
如果相关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有特殊规定,该专业的课程应依据相关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来设置。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企业实践类课程、学位论文选题、专业实践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注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赋予研究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使研究生得到更多实践环节的锻炼,研究生除参与科研实践外,在学期间还应参加其他实践环节的训练。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已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综合运用会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论文类型一般应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鼓励学位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内容相关。学位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少于2万字。 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通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审查并出具书面结论,论文的总文字复制比应低于20%。
完成课程学习,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秋季入学学员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申请学位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4学分。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专业实践的组织可采取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或者依托于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一般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叉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期中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各培养单位及时汇总表格,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将表格报研究生院。
2.专业实践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校内外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1085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基础理论课程 | z011001 | 管理经济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18学分 |
专业技术课程 | z011002 |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 48 | 3 | 1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试 | ||
z011003 |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 48 | 3 | 3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试 | |||
z011004 |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 48 | 3 | 3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试 | |||
z011005 | 审计理论与实务 | 48 | 3 | 1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试 | |||
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 z011020 | 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 | 48 | 3 | 3 | 调研+案例讨论 | 考查 | ||
C | s01106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3 | 考查 | 2学分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z011021 | 中国税制 | 32 | 2 | 1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查 | 至少选修13学分 | |
z011022 |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 32 | 2 | 1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查 | |||
z011023 | 管理学研究方法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1024 | 财务报告分析 | 32 | 2 | 3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查 | |||
z011025 |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 16 | 1 | 3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查 | |||
z011012 |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 | 32 | 2 | 1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查 | |||
z011013 |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 32 | 2 | 3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查 | |||
z011026 | 环境会计专题 | 32 | 2 | 3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查 | |||
z011016 | 公共气象导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1027 | 气象部门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专题 | 32 | 2 | 3 | 讲课+案例讨论 | 考查 | |||
E | z011028 | 专业实践 | 64 | 4 | 2 | 校外实习 | 其他 | 4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工商管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专业领域代码:125100
专业领域名称:工商管理硕士
一、学科简介
工商管理硕士,即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 MBA作为一种专业硕士学位,着眼于培养能够胜任公司组织和经济管理部门专业管理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其能力培养重于系统的实战知识传授,并强调职业能力训练与开发。
本学科有教授6人,副教授1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0.2%,具有境外研修经历教师占80.3%。以江苏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平台“经济管理综合创新实验平台”、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为依托,在技术经济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研究优势明显,近5年获得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面向气象行业和江苏,紧抓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对高层次管理人才旺盛需求的契机,秉持“需求导向、对接行业、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促进气象与 MBA的结合,服务气象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从事中高级管理工作的职业经理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为: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2.掌握比较宽广的现代管理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熟知中国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3.具有较强的实际管理工作技能,包括应变、判断、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4.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处理外事事务及在专业领域的对外交往能力。
5.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向
根据本专业学位的特点和我校工商管理有关专业的特色,确定本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向如下:
1.创新与创业管理
此方向涉及国家科技政策、企业创新过程的微观管理、研究和开发管理、新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依托南京江北新区研究院和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创业活动动因、特点、创业过程,及创业关键成功因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财务分析与投融资管理
此方向涉及财务管理、经济责任考核评价、绿色财务绩效评价与分析、投融资决策和金融风险管理。依托我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硕士学科基础,培养熟悉财务管理理论与金融市场实践的职业经理人和管理人才;依托气象行业特色,研究开发新金融产品,深度服务江苏新兴企业发展。
3.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此方向涉及区域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行业人力资源决策咨询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依托江苏人才强省建设研究基地和中国科协科技人力资源研究基地,研究新兴行业创新创业人才特征与培养路径,服务地方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4.大数据与市场营销方向
此方向涉及大数据管理、网络营销、金融营销与国际市场营销等领域。以营销实践为导向,研究大数据背景下营销理论与实践新特征,培养金融营销、国际市场营销人才。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42学分
学位课学分:27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27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所有硕士生必修。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理、工科选自然辩证法,文、法、管理学科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21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含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非学位课(不少于11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授课内容主要含国情、省情、校情、军事、经济、艺术、体育、科技、教育、外文政治等。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
选修课程的数量不宜过多,不符合本学科发展方向的少而偏的课程须取消,一般设置课程的数量与开设课程的数量比例为2:1。
(3)实践环节(4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案例教学。
如果相关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有特殊规定,该专业的课程应依据相关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来设置。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企业实践类课程、学位论文选题、专业实践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注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赋予研究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使研究生得到更多实践环节的锻炼,研究生除参与科研实践外,在学期间还应参加其他实践环节的训练。
六、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选题要求
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管理实践,要求从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中发现问题,提倡问题导向型研究和案例研究。
MBA学位论文必须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在自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改革与建设、企业管理或原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导师组指导下进行。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半年;论文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可以是调查研究报告或企业诊断报告,也可以是企业管理案例及分析等。
3.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和文字表达的能力,要求内容充实,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论可靠,写作规范。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条理清楚,文字通顺。评价论文水平主要考核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以及论文的应用价值。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八、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4学分。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专业实践的组织可采取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或者依托于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一般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叉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期中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各培养单位及时汇总表格,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将表格报研究生院。
2.专业实践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校内外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工商管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1085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基础理论课程 | z011001 | 管理经济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21学分 |
专业技术课程 | z011029 | 人力资源管理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1030 | 会计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1033 | 财务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1031 | 营销管理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1018 | 组织行为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1032 | 管理学研究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1033 | 管理信息系统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1034 | 战略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 z011035 | 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C | s011069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考查 | 2学分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z011036 | 大数据与商务智能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至少选修10学分 | |
z011037 | 创业管理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1007 |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1038 | 管理沟通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1039 | 商务谈判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1009 | 财务报告分析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1040 | 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z011041 | 专业实践 | 64 | 4 | 4 | 校外实习 | 其他 | 4学分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专业领域代码:125200
专业领域名称:公共管理硕士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于2014年申报并获批公共管理专业(MPA)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bat365正版app公共管理专业(MPA)主要依托法政学院,凸显气象行业特色,设置了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应急管理、公共气象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气候政治与法律、国际气候谈判、气候伦理特色研究方向。目前,学校成立了“bat365正版appMPA教育中心”,与法政学院合署办公,全面负责bat365正版appMPA专业学位教学培养、日常管理、招生宣传和学位评估等事务工作。
bat365正版appMPA的培养采取校内师资和校外师资相结合、国内师资和境外师资相结合、高校教师与政府官员相结合的方式,在立足法政学院现有师资基础之上,充分依托全校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并不断开拓校外师资资源,聘请校外知名学者和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官员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多年来我校MPA教学科研和育人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好评,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和学术声誉。
二、培养目标
面向气象行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法学以及相关领域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气象行业管理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基本目标为:
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新发展和新特点,了解气象行业管理基本知识。
3.掌握从事公共管理实践所需的信息技术、公文写作和实际管理等相关实务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理论知识与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依法行政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和领导潜力。
4.比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5.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第三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公共服务与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国家治理与政府改革;
2.应急管理;
3.公共气象管理;
4.气候与环境治理;
5.高等教育管理。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制,但最多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核心课(含公共学位核心课和专业学位核心课)不少于17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社会实践为2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学分制。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并修满规定的学分,且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2.实行集中授课、多样化教学。通过集中授课完成规定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聘请校外公共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具有丰富公共管理经验的管理者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与辩论、情境体验与现场模拟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社会实践、参与案例研究与决策咨询活动。与政府部门、气象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和第三部门等合作交流,安排学生到公共管理部门参加实践,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引导、支持学生参与案例研究与决策咨询活动,包括独立或参与教学案例编写、开展调研并形成决策咨询报告、参加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等。
4.实行双导师制。聘请科研院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第三部门等深厚公共管理知识与丰富公共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的重要内容。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特别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岗位或工作领域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的公共管理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公共管理实际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改进管理的措施。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案例研究、调查报告、政策分析,也可以是学理研究。学位论文应该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经过开题、写作、答辩等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学位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少于2万字。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36学分,按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和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九、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致力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方法,是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必要环节。社会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时间为三个月。社会实践结束后,学生须将实践单位出具的实践鉴定交给学校,作为完成社会实践的证明,同时在第4学期开学2周内提交5000字以上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实践学分为2学分并计入总学分。
附表: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 法政学院 | 学科专业 | 公共管理 | ||||||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2009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z012001 | 公共管理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02 | 公共政策分析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03 | 公共经济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04 | 宪法与行政法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05 | 社会研究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06 | 政治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z012007 | 非营利组织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08 | 公文写作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09 | 电子政务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10 | 公共气象管理基础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D | z012011 | 公共伦理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12 | 西方政府改革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13 | 社区治理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14 | 风险社会与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15 |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16 | 气象法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17 | 公共气象服务技术与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18 | 高等教育管理实务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19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21 | 管理心理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23 | 领导科学与艺术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24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26 | 全球气候治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z012027 | 社会实践 | 时间不少于3个月。社会实践完成后研究生在第4学期开学2周内提交5000字以上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2学分) |
备注: A 公共学位核心课; B专业学位核心课; C专业方向必修课; D选修课;E 社会实践。
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 专业领域代码:035100
专业领域名称:法律硕士
一、学科简介
我校于2001年开设法学专业,2010年成立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院“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2016年成立省级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本专业现有法学专任教师30人,66.7%具备法律实务经验,40周岁以下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聘请海内外非全时教授17人、高水平行业教师21人,研究方向覆盖了除军事法学以外的法学二级学科,在气象法、环境法、国际法、信息法等领域特色鲜明。与中国气象局、各省级气象局和环保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定期培训和多形式的教研合作;与江苏省高院等27家法律实务部门建立了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设有浦口法院第十七法庭、维世德法律研究院等机构,“行业导师制”卓有成效,“法官进课堂”“专家论坛”“庭审进校园”等活动常态化;与腾讯研究院、阿里研究院、意大利都灵大学网络法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法律高级实务人才,依托学校大气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和信息工程等优势学科,重点为气象、环保、海洋、信息等行业培养特色法律人才。
二、培养目标
面向行业与地方的法治人才需求,培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守宪法和法律,德法兼修,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循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和法律技能,能独立从事法务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法律实务人才。
三、培养方向
1.环境法学;
2.信息法学;
3.国际法学;
4.法学理论。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法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法本)的学制为2年,法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非法本)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法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法本)的总学分为54学分。其中必修课为18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6学分,实践教学与训练为15学分,学位论文为5学分。
法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非法本)的总学分为75学分。其中必修课为3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3学分,特色方向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实践教学与训练为15学分,学位论文为5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培养方法
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企业实践类课程、学位论文选题、专业实践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注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赋予研究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使研究生得到更多实践环节的锻炼,研究生除参与科研实践外,在学期间还应参加其他实践环节的训练。
2.培养方式
2.1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教学;
2.2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务能力的培养;
2.3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2.4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聘请具有法律实务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及培养工作;
2.5必修课考核采取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
七、中期考核
对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法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法本)时间在第二学期结束前,法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非法本)在第三学期结束前,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应用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现实或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是新的法律问题,可以是新的研究方法,可以是新的制度设计。
法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法本)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法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非法本)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容或者视角上有创新,或成果具有实用性,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不低于15学分。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专业实践的组织可采取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或者依托于学校与实务部门建立的教学培养基地,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一般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叉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期中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在汇总后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将表格报研究生院。
2.专业实践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研究报告、实习鉴定等,经校内外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2009 | 科技写作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基础理论课程 | z012030 | 法律职业伦理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非法本 | |
z012031 | 法理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32 | 中国法制史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33 |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 64 | 4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法本 | |||
z012034 | 刑法与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 64 | 4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35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专业基础课程 | z012036 | 宪法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非法本 | ||
z012037 | 民法学 | 64 | 4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38 | 刑法学 | 64 | 4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39 | 民事诉讼法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40 | 刑事诉讼法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41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42 | 经济法学 | 48 | 3 | 4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43 | 国际法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C | z012027 | 导师自主设置课程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44 | 环境资源法学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D | 专业选修课 | z012045 | 法理学专题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法本,不少于16学分 | |
z012046 | 宪法学专题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47 | 中国法制史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48 | 法律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察 | ||||
z012049 | 商法专题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50 | 经济法专题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51 | 国际法专题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52 | 知识产权法专题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53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题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54 | 证据法专题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55 | 外国法制史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非法本,不低于21学分 | |||
z012056 | 商法学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57 | 国际经济法学 | 32 | 2 | 4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58 | 国际私法学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59 | 知识产权法学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60 | 法律方法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61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 32 | 2 | 4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2062 | 证据法学 | 32 | 2 | 4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特色方向选修课 | z012063 | 海洋环境保护前沿问题研究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64 | 大数据安全风险与法律规制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65 | 气候安全与气候谈判 | 32 | 2 | 4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66 | 刑事法律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 32 | 2 | 3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2067 | 公共服务与行政管理法治化 | 32 | 2 | 4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z012068 | 法律写作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不低于15学分 | |||
z012069 | 法律检索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
z012070 | 模拟法庭 | 48 | 3 | 3 | 自主实践 | |||||
z012071 | 法律谈判 | 32 | 2 | 4 | 自主实践 | |||||
z012072 | 专业实习 | 96 | 6 | 3、4 | 自主实践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金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经济学专业领域代码:025100
专业领域名称: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一、学科简介
我校于2009年开设金融工程本科专业,2018年获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本专业学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力量雄厚,40周岁以下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超过2/3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境外研修经历。专任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部级课题以及一系列与金融机构合作的科研项目,在SSCI、SCI、《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刊物发表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十余部。目前金融硕士专业学位(MF)培养方向包括金融工程、气象金融、公司金融、产业金融及金融风险管理等五个方向。依托我校大气科学等优势学科,采用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开展天气风险、气象金融保险和金融衍生品设计与定价研究,在气象金融研究方面形成特色。
二、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金融人才。在政治思想上,要求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在职业道德素养上,要求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较强的事业心、敬业精神。
2.职业素养要求。具有坚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金融学专业知识,充分了解当前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沿;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的科研、教学工作和中高层次的金融实务工作。
3.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具有坚强意志、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三、培养方向
1.金融工程
本研究方向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新性的解决,不仅包括金融产品设计,还包括金融产品定价、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对新型金融产品或业务的开发设计,其实质在于提高金融效率。
2.气象金融
气象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解决方案。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碳金融交易、天气金融衍生产品、天气指数保险以及在极端气候下资产价值的评估等,服务于工农业、旅游服务业等,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
3.公司金融
该方向以各类金融工具为手段,以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理论为背景,涵盖公司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主要研究企业的融资、投资、收益分配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重点内容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权分配、流动性管理、监管与收购等问题。
4.产业金融
金融对产业发展的主要功能是融通资金、整合资源、以实现价值增值。该方向主要研究产业与金融的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共创价值。细分领域包括科技金融、能源金融、交通金融、物流金融、环境金融等。
5.金融风险管理
在研究把握量化投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本方向突出风险管理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将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性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实践相结合,并以算法交易,资产配置、风险管理技术等领域为研究重心。
四、学制和年限
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见附录1)
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经济学原理
(二)学分要求
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研讨、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聘请实际部门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讲课或开设讲座。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45学分的课程,其中,必修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不少于23学分,限选课1个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专业实习4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MF)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企业实践类课程、学位论文选题、专业实践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在导师组指导下,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确定后应即制定每位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并报研究生部和学院备案。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坚持多样化原则,在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条件下,积极发挥导师组集体指导作用。同时,严格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淘汰制度,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期初,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其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学完全部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后,进入论文工作阶段。
1.选题和开题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尽量查阅有关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课题,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并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本导师组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等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开题报告通过后应经指导教师、导师组、学院审批,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在开题之前,英文文献的阅读不少于8篇。从开题到申请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基本形式主要有:(1)案例分析;(2)产品设计与金融实践问题解决方案;(3)调研报告或基于实际问题分析的政策建议报告;(4)学术论文等。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实践问题,不提倡过于学术化的论文。论文写作要规范,原则上不少于2万字。有关学位论文写作可参看金融教指委2012年9月21日下发的《金融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引》。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导师和学院将在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标准及学校学位论文写作有关规定。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5学分。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专业实践的组织可采取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或者依托于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报告活动以及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一般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叉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期中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各培养单位及时汇总表格,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将表格报研究生院。
2.专业实践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校内外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金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16012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基础理论课程 | z016001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17学分 |
z016002 | 金融机构与市场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6003 | 公司金融学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专业技术课程 | z016004 | 投资学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 z016005 | 金融案例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6006 | 金融计量及R软件应用 | 48 | 3 | 2 | 面授讲课 上机实验 | 考试 | |||
C | z016007 | 金融学研究前沿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2学分 | |
z016008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z016009 | 国际金融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不少于15学分 | |
z016010 | 高级经济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6011 | 气象经济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6012 | 固定收益证券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6013 | 金融实务专题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6014 | 衍生金融工具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6015 | 金融风险管理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6016 | 随机过程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6017 | 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6018 | 企业并购与重组实务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6019 | 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6020 | 财务报表分析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E | z016021 | 专业实践 | 不少于6个月 | 4 | 3 | 考查 | 5学分 | ||
z016022 | 学术报告 | 不少于6次 | 1 | 不限 | 考查 |
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翻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文学一级学科代码:0551 一级学科名称:翻译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翻译专业学位硕士(MTI)发端于1960的外语教学组,1978年起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 2001年起招收日语专业本科生。 2011年获批翻译本科专业。 201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获准招收翻译专业硕士(MTI),于2015年正式招生。目前设有英语笔译,日语笔译两个专业方向。为体现培养特色,我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突出科技翻译尤其是气象科技、环境工程翻译特色,注重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并组织和实施相关的翻译项目。
我校翻译专业硕士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近五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6项;主持市厅级项目11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20余篇;出版教材16部、专著13部;获奖19项。教学团队译著32部。
二、培养目标
1.应掌握系统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熟练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双语语言技能扎实、专业经验丰富、能胜任科技、经贸、商务、外事等领域翻译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笔译人才。
3.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培养方向
1.英语笔译
2.日语笔译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标准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
2.课程设置
见附1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研讨式、现场模拟式教学。笔译课程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中的口译课程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职业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3.重视实践环节,依托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
4.实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聘请企事业单位的资深译员担任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合作,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翻译实践或者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翻译项目,可以是翻译技术研究专题等。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翻译实习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口笔译实习,并就实习的过程写出不少于15000词的实习报告;
翻译实践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文或外文的文本进行原创性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就翻译过程写出不少于5000词的实践报告;
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5000词的实验报告;
翻译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翻译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写出不少于15000词的研究论文。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4学分。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专业实践的组织可采取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或者依托于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一般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叉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期中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各培养单位及时汇总表格,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将表格报研究生院。
2.专业实践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校内外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翻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MTI)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2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z010007 | 翻译概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4学分 |
z010006 | 中国语言文化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0039 | 英汉文学翻译 | 64 | 4 | 2 | 讲课讨论 | 考试 | 英汉不少于12学分 | |
z010009 | 英汉笔译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0010 | 英汉口译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0011 | 英汉科技翻译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试 | ||
Z010017 | 英汉气象科技笔译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试 | ||
z010064 | 日汉笔译理论与实践 | 48 | 3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日汉不少于13学分 | |
z010014 | 日汉基础口译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0015 | 日汉科技翻译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0016 | 日汉文学翻译 | 64 | 4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0025 | 日汉气象科技笔译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C | z010043 | 英汉基础笔译 | 32 | 2 | 1 | 讲课讨论 | 考查 | 英汉不少于12学分 |
z010042 | 英汉气象文献阅读与翻译 | 32 | 2 | 1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10024 |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0020 | 英汉科技术语翻译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0021 | 英汉笔译工作坊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10022 | 英汉交替传译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0044 |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 32 | 2 | 1 | 讲课讨论 | 考察 | ||
z010018 | 英汉环境工程技术翻译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10026 | 日汉气象科技口译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日汉不少于12学分 | |
z010027 | 日汉环境工程笔译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10028 | 日本社会文化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0029 | 日汉笔译工作坊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z010030 | 日汉交替传译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0031 | 日汉同声传译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0032 | 日汉时政笔译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0008 | 计算机辅助翻译 | 32 | 2 | 1 | 讲课讨论 | 考查 | 不少于5学分 | |
z010034 | 中外翻译简史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0033 | 翻译项目管理 | 16 | 1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D | z010035 | 论文研讨与写作 | 32 | 2 | 2 | 讲课讨论 | 考查 | 不少于6学分 |
z010036 | 学术前沿讲座 | 8 | 2 | 2 | 讲座 | 考查 | ||
z010037 | 翻译实践 | 60 | 2 | 1,2 | 翻译实务 | 考查 |
备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必修课; C专业选修课; D必修环节
汉语国际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一级学科代码:0453
一级学科名称:汉语国际教育
一、学科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我校2007年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 2017年获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9月正式招生。我校是中国政府、国家汉办、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奖学金单位,拥有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及HSK网考考点。本学位点有教授6人,副教授14人;有海外教学经历者16人,在国内外从事3年以上汉语教学工作者20人。5年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50余篇。本学位点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结合国内外汉语课堂实际案例对教学理论、方法及学生偏误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系统扎实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身心健康,并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3.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4.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5.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6.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三、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1.招生对象
热爱中国语言和文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或汉语语言能力达到相应水平的外籍人士。
2.入学考试
实行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初试采用笔试方式,着重考查学生的中国语言文化基础知识;复试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汉语交际能力和教师潜质。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
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
公共基础课 6学分
专业基础课 16学分
限选课 1学分
专业选修课 9学分
教学实习 6学分
学位论文 2学分
2.课程设置
见附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采取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入学后即采取师生互选的方式来确定专任导师。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指导教学实践等,直至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为了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还将由校内导师和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组成导师组,以发挥联合培养的优势。
2.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严格的教学实践指导、监督、考查制度。第一年在国内教授学生汉语及文化教学的专业课程,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使学生接触到较多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第二年经遴选赴海外进行一年的汉语教学实践,同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实践撰写学位论文。
七、中期考核
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须进行中期考核,时间在第三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并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有一定的创新性。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以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调研报告为主。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初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新撰写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字数不少于20000字。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问题上有创新,力求对实际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于同年5月正式答辩。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必须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
4.申请学位
按《bat365正版app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执行。
八、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6学分。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是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专业实践的组织可采取两种形式:
(1)国内实践。由校内导师指导,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留学生汉语教学或辅助教学工作,或依托于学校建立的实践基地安排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
(2)海外实践。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建议申请参加国家汉办的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通过后即可前往海外院校进行教学实践。
2.专业实践考核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答辩前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等,交由导师考核并签字,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汉语国际教育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备注 | |
A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6学分 |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999032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B | 基础理论课程 | z010045 | 汉语语言学导论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16学分 |
z010046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0047 | 第二语言习得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专业技术课程 | z010048 | 汉语语言要素与技能教学 | 48 | 3 | 2 | 面授+实践 | 考试 | ||
z010049 | 中华文化与传播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0050 | 跨文化交际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实践教学课程 | z010051 |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 | 32 | 2 | 2 | 面授+实践 | 考查 | ||
z010052 | 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 | 16 | 1 | 2 | 面授+实践 | 考查 | |||
C | z010053 | 汉语国际推广专题讲座 | 16 | 1 | 1/2 | 专家讲座 | 考查 | 1学分 | |
D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9学分 | |
z010054 | 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 | 16 | 1 | 2 | 面授+实践 | 考查 | |||
z010055 | 汉外语言对比与中介语偏误分析 | 32 | 2 | 2 | 面授+实践 | 考查 | |||
z010056 | 汉语实用教学语法 | 32 | 2 | 1 | 面授+实践 | 考查 | |||
z010057 | 教育心理学 | 32 | 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
z010058 | 应用语言学 | 16 | 1 | 2 | 面授+实践 | 考查 | |||
z010059 | 教学测试与评估设计 | 16 | 1 | 2 | 面授+实践 | 考查 | |||
z010060 | 教学设计与管理 | 32 | 2 | 2 | 面授+实践 | 考查 | |||
z010061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16 | 1 | 1 | 面授+实践 | 考查 | |||
E | z010062 | 教学实习 | 6 | 3、4 | 指导实践 | 考查 | 8学分 | ||
z010063 | 学位论文 | 2 | 4 | 指导实践 | 考查 |
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艺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FA)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专业领域代码:135100
专业领域名称:艺术专业硕士
一、学科简介
bat365正版app传媒与艺术学院2008年成立,现有动画、数字媒体艺术 (含3+1中英联合办学国际班)、艺术与科技三个本科专业。2014年学院获批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分两个专业领域:广播电视(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影视编导、播音主持)和美术(中国画和雕塑)。
在广播电视专业领域,依托学校大气学科优势背景资源,形成以媒体应用技术为核心,以气象科普知识传播和服务现代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为双翼的办学特色。在美术专业领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实践性、创新性”为主要特色的培养理念,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讲师23人,助教7人。学院先后投入一千多万建立了气象动画、渲染农场、体感交互等10余个专业实验室,并与专业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余个。学院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已经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2016年,该项目获批江苏省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工程。
二、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职业素养要求,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必须要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应掌握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艺术创作的能力。
三、培养方向
1.动画艺术实践与创作
2.数字媒体艺术实践与创作
3.影视编导实践与创作
4.播音主持实践与创作
5.中国画实践与创作
6.雕塑实践与创作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主科与专业相关课程)和选修课。公共课应着重于提高研究生的总体素质,拓展审美视野;专业必修课应着重于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水平,加深、拓宽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增强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在作品创意表达和风格呈现方面的综合能力。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与实践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50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与环节应占60%以上。具体课程学分设置如下:
1.学位课(28学分)
A公共基础课(8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英语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艺术原理,2学分。
B专业基础课(20学分)
2.非学位课(22学分)
C限选课(2学分)
D专业选修课(4学分)
E实践环节(16学分)
课程学分计算方式:大于等于16课时为1学分。
课程考核:
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以上为合格。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入学2个月内选择导师,采取导师负责制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年学分制。
2.突出各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3.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实践类课程,加强创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自主创作,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深入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进行创作。
七、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八、毕业作品与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申请者,在修学规定课程和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须完成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实践报告)答辩的毕业要求。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共同作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专业水平的评价依据。专业能力展示体现申请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主要方面),学位论文答辩体现申请人对应用专业技能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理论阐述能力。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均应公开进行,可以是专业能力展示达到合格水平后再进行论文答辩,亦可同时进行。
1.毕业作品
毕业作品是专业实践能力的专门展示,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是艺术硕士的重要特点。对毕业作品展览、演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分专业另文规定。
具体要求:
动画
作品主题不限,要求积极向上,内容以“和平、和谐、发展、健康”为基调,符合当代社会主旋律;可使用纯计算机动画、综合材料动画、偶动画、实拍逐帧动画等多种动画制作方式与方法;可展现为纯三维动画,手绘动画,图形动画、艺术短片等多种风格,要求能够最大化地展现影片的质量与效果;作品时间长度应不低于180秒(不含片头及片尾)。MP4格式(H.264解码),作品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以1920*1080为最佳;作品帧率不低于24帧/秒,以30帧/秒为最佳;影片整片(以 学号+姓名+影片 方式命名);主要工程文件(整理并压缩,以 学号+姓名+工程文件 方式命名);部分美术设计(包含分镜头台本,人物设定,场景设定,设计稿等相关电子文件,不少于10张);部分衍生产品(包含衍生产品设计图,衍生产品体量及数量等)。
数字媒体艺术
交互媒体方向作品要求:
交互媒体类作品要求采用目前行业内普遍使用或前沿的交互技术,进行媒体产品设计制作,作品需具有明显的交互性质和产品设计性质,交互性质包括手势控制、表情识别、语音识别与控制、肢体动作控制、立体视觉交互等形式;产品设计性质包括游戏产品、新媒体产品、移动媒体端的手机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智能家居相关产品等;
作品主题明确,在满足基本的设计创意的情况下,需具有一定的行业适应性和契合度,同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或商品价值。设计上应具有一定的审美考量,作品完整性强;
作品需配备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设计报告和制作说明。
数字影视方向作品要求:
数字影视类作品要求采用全高清及以上规格制作,形式可包括影视短片、影视广告、纪录片、影视特效与动画等;
数字影视类作品内容题材不限,根据时长分为影视短片(30-52分钟)、影视长片(52分钟及以上)、系列片(3集以上)等。
所有成员需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影片的创作,此处界定的主创人员仅限于:导演、制片、摄影、剪辑;
作品片比不得少于50:1;
作品需配备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设计报告和拍摄流程说明。
影视编导
毕业展演作品要求为:电视作品,时长不低于30分钟。故事原创,独立写作,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改编,文字篇幅不低于30000字。剧本前须附有人物表及800字以内的故事梗概。
播音主持
毕业作品在30分钟以上,语言表达部分应为作品的主干或主线(不包括同期声及其它参与节目人员的有声语言)。
中国画
毕业展示作品分为创作与习作两部分,可依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人物、山水、花鸟)选取相应的课内外习作与研究方向一致的毕业创作,一并展示。毕业创作作品数量2至5幅,写意画作品宽度不小于180cm,工笔画作品宽度不小于150cm。习作数量15幅,尺寸不小于68cm×68cm或34cm×133cm。在选取2至5幅创作和15幅习作中,要能体现出相应专业研究方向要求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评判原则按照专业技能要求,以传统为本,兼容并蓄,并具有开拓与创新意识。
雕塑
毕业作品不少于3件,高度在80cm-150cm之间。毕业创作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指向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并在国内雕塑创作领域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前沿性和创造性。
2.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必须结合学位作品,针对自己学位作品的创作思考和理论阐释、实践报告、案例技术与风格解析等,也可以是本专业领域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
学位论文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内容必须符合学界共识的学术范规、标准及体例,行文要做到概念清楚,文字简炼字数符合规定要求,杜绝一切不端学术行为。
学位论文字数要求不少于0.8万。
硕士研究生和导师签署《bat365正版app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由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毕业考核委员会,考核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实践报告)答辩是否达到合格水平。毕业考核委员会一般由3-5人组成。
九、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在省级及以上期刊至少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同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毕业:
1.作品入选市厅级以上专业展赛、展演;
2.作品获校级艺术展赛、展演三等奖以上;
3.在校期间举办个人作品展或联展;
4.作品被公开媒体录用;
5.作品被政府、企业采用,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或软件著作权。
完成课程学习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毕业作品规定要求、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附表:艺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 传媒与艺术学院 | 学科专业 | 艺术 | |||||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备注 |
A | s999031 | PETS-5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8 |
s008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6 | 1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s00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3083 | 科技写作 | 16 | 1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z013001 | 艺术原理 | 32 | 2 | 1 | 面授讲课 | 课程论文 | ||
B | z013007 | 动画艺术专题研究 | 96 | 6 | 1-6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动画 |
z013047 | 动画图式化设计 | 64 | 4 | 2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09 | 创新思维理论与应用 | 32 | 2 | 1 | 讲授与研讨 | 综合考核 | ||
z013010 | 动画项目策划与管理 | 32 | 2 | 3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11 | 动画短片创作 | 32 | 2 | 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12 | 插图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02 | 数字媒体艺术专题研究 | 96 | 6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数字媒体艺术 | |
z013003 | 互动艺术与技术 | 32 | 2 | 1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05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32 | 2 | 1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48 | 数字媒体作品赏析 | 32 | 2 | 1 | 讲授与研讨 | 课程论文 | ||
z013049 | 数字媒体项目策划与管理 | 32 | 2 | 2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04 | 数字媒体项目实践 | 64 | 4 | 2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13 | 中国画创作专题研究 | 96 | 6 | 1-6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中国画 | |
z013016 | 中国画经典作品临摹分析 | 48 | 3 | 1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15 | 中国画技法理论研究 | 48 | 3 | 1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14 | 中国画写生风格研究 | 64 | 4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17 | 雕塑创作专题 | 96 | 6 | 1-6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雕塑 | |
z013018 | 雕塑写生 | 64 | 4 | 1-2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50 | 雕塑材料与技法专题 | 48 | 3 | 3-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20 | 雕塑经典作品临摹分析 | 48 | 3 | 3-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51 | 影视编导创作专题 | 96 | 6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影视编导 | |
z013052 | 媒介与社会 | 64 | 4 | 2 | 讲授与研讨 | 课程论文 | ||
z013053 | 纪录片创作 | 32 | 2 | 3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54 | 影视制作技术 | 32 | 2 | 3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55 | 影像实践 | 32 | 2 | 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56 | 播音主持专题 | 96 | 6 | 1-6 | 讲授与研讨 | 综合考核 | 播音主持 | |
z013057 | 节目主持艺术研究 | 32 | 2 | 1 | 讲授与实践 | 课程论文 | ||
z013058 |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 | 32 | 2 | 1 | 讲授与实践 | 课程论文 | ||
z013059 | 文艺作品演播 | 64 | 4 | 2-3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60 | 播音主持实务 | 64 | 4 | 2-3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615 | 开放课程 | 64 | 4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公选 | |
C | z013045 | 学术前沿讲座 | 16 | 1 | 1-4 | 其他 | 课程论文 | 限选课2 学分 |
s999033 | 人文素养选修课 | 16 | 1 | 1-4 | 面授讲课 | 综合考核 | ||
D | z013062 | 影视美学 | 32 | 2 | 1-4 | 讲授与研讨 | 课程论文 |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4 学分 |
z013063 | 多媒体技术 | 32 | 2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64 | 中外优秀动画作品分析 | 32 | 2 | 1-4 | 讲授与研讨 | 课程论文 | ||
z013065 | 数字特效艺术 | 32 | 2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66 | 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 | 32 | 2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67 | 数字媒体产品包装与推广 | 32 | 2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68 | 创意影像艺术 | 32 | 2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69 | 中西方画论 | 32 | 2 | 1-4 | 面授讲课 | 课程论文 | ||
z013033 | 当代美术批评 | 32 | 2 | 1-4 | 面授讲课 | 课程论文 | ||
z013034 | 书法临摹与创作 | 32 | 2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70 | 中外雕塑史 | 32 | 2 | 1-4 | 讲授与研讨 | 课程论文 | ||
z013034 | 书法临摹与创作 | 32 | 2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71 | 影视精品赏析 | 32 | 2 | 1-4 | 讲授与研讨 | 课程论文 | ||
z013072 | 微电影理论与创作 | 32 | 2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73 | 影视节目制作与管理 | 32 | 2 | 1-4 | 讲授与研讨 | 综合考核 | ||
z013074 | 朗诵与演讲 | 32 | 2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75 | 广播电视文稿创作 | 32 | 2 | 1-4 | 讲授与实践 | 综合考核 | ||
z013076 | 播音主持艺术精品鉴赏 | 32 | 2 | 1-4 | 讲授与研讨 | 课程论文 | ||
z013077 | 电视文化学 | 32 | 2 | 1-4 | 讲授与研讨 | 综合考核 | ||
E | z013078 | 学年实践 | 4 | 1-4 | 综合考核 | 专业实践环节16 学分 | ||
z013079 | 社会实践 | 2 | 1-6 | 综合考核 | ||||
z013080 | 学术活动 | 2 | 1-5 | 综合考核 | ||||
z013081 | 教学实习 | 2 | 1-6 | 综合考核 | ||||
z013082 | 毕业展演 | 6 | 6 | 综合考核 |
备注: A公共基础课B专业必修课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E专业实践环节